业界都知道,双极或单极金属天线的长度至少要达到所对应的信号波长的八分之一,这样才能发送出足够的能量。对于千兆赫(GHz)级的信号 传输(主要是移动通信信号)来说,信号的波长通常处于15厘米到30厘米之间,从而限制了发射接受天线的小型化,而与此同时,硅芯片却越来越小,所以有必要让天线也越来越小。
现在,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一种能够减小GHz天线尺寸的方法,而且只需要修改一种已经存在的技术就可以了,这项技术中使用的天线是用电介质材料或绝缘 材料制成的,而不是通常使用的导体。在一个概念试验中,英国剑桥大学和特丁顿国家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现他们可以在减小GHz天线尺寸的同时而不会给信 号传输带来明显的损失,而这项实验中他们所使用的天线材料是电介质。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本月的《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上。
但到现在为止,没人能完全理解为什么在介电材料的一端施加信号时,介电材料会发射电磁波。麦克斯韦方程解释了导体中的高频电子流动能够产生电磁波,但为什么没有电子流动的绝缘材料也会发出电磁波?却并不能从中得到答案。
Marconi 1900年的专利给了21世纪的工程师灵感
这个研究小组的负责人是剑桥大学的工程师Gehan Amaratunga,他是在技术历史之中寻找到现在的灵感的。他们特别指出了Guglielmo Marconi(伽利尔摩·马可尼(1874-1937),意大利无线电工程师,企业家,实用无线电报通信的创始人)1900年在英国申请的著名专利 (7777号专利:调谐式无线电报)中的一个有趣但鲜有人关注的细节。其中描述了一个连接到一根天线的发射器,而该天线又连接到了一个线圈上。该线圈一段悬空,而射频信号则被提供到线圈的中间。尽管违反直觉,火花发生器和天线之间的这种非对称的耦合允许所述RF电信号转变为电磁辐射。研究人员意识到正是这 种非对称性(或称“破碎的对称性”,借用于量子理论)能为马可尼发射器的生成的电磁波提供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