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市场分析 » 正文

互联网+时代仪器仪表行业发展方向分析


  来源: 仪器仪表商情网 时间:2015-09-02 作者:Stanford
分享到:



       近期,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科学仪器及测试行业创新创业支持座谈会”。近40余位来自科学仪器及测试行业的专家和厂商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座谈会。会议集中研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解读、企业创业经验分享和科技成果在转化中所面临的问题。行业资深创业者、北京伟创英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建垣先生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并认真准备了发言内容。本文是根据姚建垣对于目前行业环境,面临的问题等观点整理成文。

       姚建垣于1997年从北分瑞利公司辞职开始创业,成立北京英贤仪器有限公司。2007年北京英贤仪器有限公司被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收购,2012年合同期满姚建垣从聚光科技公司离职。2015年4月姚建垣与其他合伙人再次进行创业,成立北京伟创英图科技有限公司。姚建垣从83年起就从事科学仪器研制,到目前为止已有30多年,专业从事近红外光谱技术产业化工作近18年,这其中经历了国企公司、民营企业、股份化公司,最终回归合伙人公司的路程,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科学仪器发展的全过程,目睹和参与了科学仪器发展的喜怒哀乐,起起伏伏,对各种体制下的科学仪器公司发展思路深有体会。


       为真正做仪器创新的青年工作者提供成长环境

       国产科学仪器与欧美日国家相比总体落后。首先是人才持续问题,现在真正有志于科学仪器研发,特别是真正在做产业化研究工作的人不多,市场总体情形是利用仪器仪表创业的多,以此为生挣钱的多,低水平仿制低价位竞争的多,真正做科学仪器创新的人少,以此看做终生事业的少之又少。由于开业门槛低、资金少,人员水平上不去,使得不少企业处于低水平发展层面,仅靠人际关系、甚至价格恶性竞争维持发展。由于科学仪器的多学科综合技术属性,使得人才培养需要更长的时间与更大的空间,现在科学仪器行业招人难、留人难、真正踏踏实实干下来的更少,无法系统地培养人才,特别是具有领头人素质的综合人才的培养。因此,国产仪器行业的后续人才亟待解决是最关键的。

       近年来国产仪器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国家主要产业的体量相比相对微弱。如何从体制上、待遇上、价值认同上、成长空间上留住年轻科学工作者的心,值得企业负责人认真考虑。年轻的科技人在航天、卫星、军用领域取得的成就值得深刻思考,培养他们的经验值得学习。科学仪器行业也应为下几代的科学仪器年轻人培育适度的生存成长环境,从而有利于科学仪器行业未来的发展。

       2015年初,姚建垣参加了迪拜科学仪器展览,印象极其深刻。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的科学仪器虽然比不了欧美日国家,但还是一直强于韩国的,2000年以后的一段时间他们许多仪器还从中国进口。但在这次展览中韩国展团组织有序,仪器水平无论是从工业化设计理念、还是结构细节、色彩运用、展厅设计、产品介绍彩页的设计印刷、包括参展人员的基本接待素质等,水平都显著提高。反观中国展团,在展厅的边缘,基本上是个体行为,无论从参展仪器层次到人员接待素质,整体水平差距较大,我在想这是代表中国的真实水平吗?问题出在哪里?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们国家的科学仪器发展是进步了还是后退了?市场经济是否等于放任自流呢!

       引导和规范仪器采购,给国产仪器更多生存空间

关键词:    浏览量:647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市场观察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