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面向工业4.0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和示范生产线以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发的WIA-FA技术为支撑,融入一系列前沿核心技术,有着极高的灵活性和智能化,但就其应用的传感器而言,主要还是进口产品。
传感器应用在不同的工业领域,对其能耐受的温度、湿度、酸碱度也有不同的个性化要求,功耗和尺寸也会受到严格限制,比方说零下60℃极端环境就是个极大的挑战。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要求,到2020年智能型光电传感器、智能型接近传感器、中低档视觉传感器、MEMS传感器及芯片、光纤传感器的国产化率要提高到20%。那么,我国智能制造传感器的国产化应该从哪里切入?
国产与国外传感器的对比之争
智能工厂用的都是进口传感器?我国智能制造传感器尤其是工业机器人传感器,自主研发能力落后国际10年?“我不这么认为。”中国石化智能工厂建设试点单位——燕山石化信息部部长刘彦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不认同这些坊间流传的观点,“我们的智能工厂里用的基本都是国产传感器。”
然而,燕山石化的情况具有代表性吗?
燕山石化炼油二厂中控室,一字排开的DCS(分布式控制系统)显示器全部呈现黑屏状态,原本应该盯着屏幕监控生产过程的工作人员却在专心地看着岗位练兵手册。生产出现异常时,系统才会自动弹出界面,平时就保持黑屏,无需操作人员监控。基于生产装置运行的高度自动化和生产过程管理的精细化,燕山石化智能工厂的“黑屏模式”已成为石化行业智能制造的典型案例。
智能工厂的运行,说白了就是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传感器在其中每个环节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80年代我刚到厂里的时候,确实采用了不少日本进口的传感器。如今,从压力、温度、流量监测等数据采集用传感器,到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大型设备和中央控制系统的传感器,基本都实现了国产化。”刘彦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