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持续向纵深推进,科研工作者频频收到“福音”。而政府工作报告一句“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更是让科研工作者直呼“暖心”。
近年来,国家频频出台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科研经费管理“松绑”尤其是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放开自主权,牵动着全国科研工作者的神经,也使得“科研经费管理”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的热门话题。
一颗“定心丸”
“我分管科研工作,对于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有太多感触。”两会期间,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夏涛在接受采访时直言,“科研经费管太死”的问题,曾困扰他多年。
数十年的农业研究,少不了和各种科研仪器打交道,在夏涛看来,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太死”不利于解放生产力。因此,他曾在多个场合呼吁给科研经费管理“松松绑”,“应该增加科研工作者在科研仪器设备采购中的自主权。”
就在去年11月,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完善中央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和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将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权限下放到了一线科研工作者手中。
和夏涛一样,全国政协委员王向朝也对科研经费“松绑”感触颇深。在谈及政府工作报告“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时,他直言,这对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是福音。“报告提出‘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给科技人员吃了定心丸,解决了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可以心无旁骛搞科研。相信这些好的政策一定可以很好落实,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促进我国科技进步。”
“采购周期没那么长了,科研工作者组织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时间的灵活度加大了。”当被问及政策落地带来哪些变化时,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副所长周玉梅脱口而出。
记者了解到,继中央高校及科研院所下放科研设备采购自主权后,安徽、福建、广西、重庆等地也陆续出台相应政策,简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流程,下放科研采购自主权。
不过在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胡刚看来,顶层设计虽好,但在落地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关于完善中央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和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最后一句话是‘各地区可参照本通知精神,结合实际,完善相关管理规定’,因为不是强制规定,所以很多省市至今也没有结合文件精神出台相应的政策。”胡刚告诉记者,省属高校同样承担了很多科研项目,科研经费也亟待“松绑”。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大家总有一种误区,觉得科研经费的自主权一旦下放,科研人员就会乱花钱。”周玉梅委员认为,公众需要转变一下观念。“法人机构运行有其规章制度。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今时不同往日,已经很完善了。国家也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科研机构也加强了内部管理,包括各级审计的加强——重大项目实施后每个项目都有财务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