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中国提出两个符合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两者合称“一带一路”战略。其提出结合了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优势条件,就历史的优势条件而言,即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
何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名称,并非自古有之。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接受,并正式运用。因此,“丝绸之路”并非一般的道路,也不是一般的交通线,而有特定的概念。
李希霍芬1868-1872年在中国考察期间,并参考中国史书记载,发现了这条从洛阳、长安到中亚撒马尔罕,运送丝绸的商道,丝绸从中国输出到中亚、西亚,最终到达欧洲。因为这条路上主要运送丝绸,影响最大商品也是丝绸,所以李希霍芬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在他之前,中国的各类官方及私人编著的史书及典籍中都没有“丝绸之路”的说法。而根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时,我国东南沿海有一条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北部诸国、红海沿岸、东北非和波斯湾诸国的海上航路,叫作“广州通海夷道”,这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在隋唐时期这条海上通道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是丝绸,所以人们也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丝绸之路”。这种叫法只能是在李希霍芬之后了。
陆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开通的重要前提则是历史上有名的“张骞通西域”。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但一离开汉朝的控制区,张骞就被匈奴人扣留了十多年,才得以逃回汉朝。他此次虽未完成使命,但其亲身经历以及见闻引起汉武帝兴趣,他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情况成为《汉书·西域传》资料的最初来源,起到了探明路线的作用,使大汉对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