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系统”验收通过。据悉,该系统填补了我国深海可控源电磁探测的空白,而且其核心设备1000A大功率水下电流发射系统和4000米海底电磁采集站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挪威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在水深超过3000米海域进行可控源电磁场测量和研究的国家。
国家“863”计划深水可控源电磁勘探系统开发由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李予国教授团队组成。课题海试验收专家组成员,成都理工大学王绪本教授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学明教授参加了此次海上试验,并表示随着LHEM2测线最后一个海洋电磁采集站成功回收,中国首次大功率海洋可控源电磁剖面采集工作获得成功。
据悉,2015年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装备近海环境系统联调测试和功能性试验在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进行。其主要内容是将海底电磁采集站和水下电流发射器布放至指定海域,利用电流发射器发射低频电磁信号,位于海底的电磁采集站接收并采集来自海底的电磁感应信号,测试电流发射器和电磁采集站的协同工作。
2017年3月21日,该系统在南海海域成功获取了我国首条深海可控源电磁探测剖面,此次探测共投放14台海洋电磁接收站(OBEM),最大水深1150米,OBEM全部成功回收。大功率水下电流发射系统连续正常工作约20小时,其输出电流达750安培。
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系统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已掌握深海探测和可控源油气勘探新技术,为深海资源勘探和海洋深部探测增添了一项新的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