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与中兴通讯联合完成了基于卫星共视原理的高精度时间源设备性能测试,在业界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距离信号传输10纳秒以内授时超高精度。该测试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国家授时中心具备为通讯行业的工程应用提供纳秒级标准时间的能力,可有效助力我国5G、万物互联等应用跨越式发展。
该测试以国家授时中心的标准时间UTC(NTSC)为基准,将卫星共视技术从天文导航的科学研究领域引入到通讯行业工程应用,主要验证了时间源设备输出时间和标准时间的同步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在超长距离条件下,对两台时间源设备分别授时,两台独立运行时间源输出1PPS信号的直接时间偏差小于10纳秒。测试结果大幅领先目前业界普遍使用的时间服务器PRTC-A所达到的100纳秒左右的精度和ITU-T正在研究的ePRTC-A和ePRTC-B的30纳秒和40纳秒的精度。该测试结果意味着,卫星共视技术可以为5G通讯、室内定位、物联网等不同精度的应用场景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为实现大规模的超高精度时间同步网络提供一种全新的灵活组网方式。
据了解,卫星共视法是目前地球上远距离时钟比对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国际原子时合作的主要技术手段。卫星共视法可以消除卫星钟的影响以及大部分路径延迟的影响,提高了两地钟差的测量精度,从而实现高精度时间比对,其比对不确定度可以达到几个纳秒。本次测试以国家授时中心UTC(NTSC)标准时间为参考,使用时间间隔计数器测量时间源输出的1PPS信号与UTC(NTSC)的偏差,测量结果达到预期精度。
国家授时中心保持着我国的标准时间UTC(NTSC),自上世纪90年代起,国家授时中心建立了包括卫星共视在内的多条国际时间比对链路,通过与国际时间标准UTC时间保持比对,使我国标准时间与世界标准时间同步,对国际原子时的贡献权重位居世界前四位。同时,拥有多样化的授时手段可以为我国各领域用户提供优质的时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