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是高校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重要性逐渐凸显。这些年国家对于高校的建设力度的加大又极大的推动了高校实验室的发展。近日,中国科学院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在线服务和运行管理系统,并有效推进科研仪器设备的社会共享。
这套系统名为“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V3.0系统”,基于移动应用、物联网、云环境和开放技术架构建设而成。2016年底上线以来,已在中科院的15个大型仪器区域中心、114个研究所成功应用。
据统计,上线大型仪器设备达到8000余台套,价值超过110亿元人民币,系统用户数达到4万余人。截至2017年11月底,共享平台年度使用机时已突破1000万小时,处理委托单数近60万单。
数据表明,这套系统使闲置的科研仪器设备从“院内”走到“院外”,实现社会开放共享。V3.0系统上线一年以来,院外共享机时达到151余万个小时。
验收专家评价,V3.0系统实现了从设备预约、预约审核、检测分析、样品登记到费用结算的实验全生命周期管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由此产出。比如,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依托北京物质科学与纳米技术大型仪器区域中心超导公共技术平台,在铁基超导研究中不断刷新超导临界温度记录。
还有院所借助V3.0系统服务社会经济。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真研究所依托平台,一年内为120家科研院所、220个高校科研团队和约120家研发企业提供服务。其中包括为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和玮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解决了激光隐形切割工艺难题,使企业良品率大幅提升。
建设大型设备共享平台有不少的有优点:(1)高校里有大量的仪器设备,通过共享平台可以使得全校的师生接触和使用更加全面的仪器,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项目组的实验室中。这样也可以起到吸引和留住优秀研究人员的作用;(2)通过合理的收费标准来共享设备,可以尽量避免资源的重复配置,增强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经费的使用效益[2]。(3)学校或者是教师利用自己项目经费买了设备,设备局限在部分师生手里可能得不到充分的使用,而且还需要再出费用来维护设备;而通过共享平台可以利用仪器空置时间收取部分使用使用费用。(4)通过仪器的共享使用,可以促进使用仪器的研究人员们交流科学思想和研究的思路,对于双方都可以开拓眼界,扩展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