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仪表商情网 政策解读】2015年,世界经济大潮在这里缓慢转弯。对于更加开放的中国而言,这是一段极不平凡的航程。经济波动加大之余,出口、投资大幅降低,经济运行所面临的下行压力持续加重,而工业遇到的困难最多,情况复杂压力最大,形势格外严峻。
工业转型升级再上台阶
面对工业的重重困境与挑战,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务院出台了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一系列重要措施。这也是本届政府针对工业出台政策最为密集的一年。工业主管部门积极施策,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突出抓好了一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重点工作,为保持工业运行缓中趋稳、稳中有进打下了坚实基础,转型升级再进一步。
2015年,预计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能耗降低6%,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16%左右,电信业务总量、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将在25%和2%左右。
以工业机器人、新型智能终端、工业设计、高档数控机床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预计全年高技术产业增长11%。
新能源汽车终于爆发,产量同比增长超过4倍,促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市场,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绿色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点。
在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方面,全年有望淘汰炼铁1300万吨、炼钢1700万吨、电解铝30万吨、水泥3800万吨、平板玻璃1100万重量箱以上,化解造船过剩产能1500万吨,电解铝行业产能利用率回升到80%以上,市场倒逼过剩产能退出的机制加速形成。
数字的升降之间,预示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中国巨轮依然动力十足。
《中国制造2025》绘就制造强国宏伟蓝图
我们正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在响彻寰宇迎接中国贵宾的礼炮声中,中国的国际声望与日俱增。而中国和平崛起的关键,就在于制造业的日积月累、聚沙成塔。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战略性产业,是工业的核心也是支柱。经过百余年的奋发而为、努力追赶,如今的中国已经再次回归制造业第一大国的位置,装备制造业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为综合国力的增强发挥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2015年,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建设制造强国宏伟蓝图,对于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顺应新常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年之中,我国高铁、核电在海外再获新的订单。一系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取得重要进展。从28纳米芯片制程工艺进入量产,到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总装下线,ARJ21-700新型涡扇支线飞机交付商用,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启动实施。
从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圆满完成,到高分二号卫星投入使用,长征五号新型运载火箭完成研制攻关。这些突破都一再地说明,中国制造业又一次站上历史新的台阶。随着一批关键共性和产品实现示范应用,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中国面向全球竞争制高点的强国战略目标正在一步步接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