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发布了2017年的《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引发行业高度关注的一点是,对企业的生产能力要求突然提高到80亿wh即8GWh,较之2015年出台的《规范条件》提出的要求提高了整整40倍。
另外,镍氢动力电池企业不低于0.1Gh,是之前的10倍;超级电容器企业不低于0.01GWh,是之前的2倍;系统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000套或40亿瓦时,分别是此前的8倍和20倍。
之所以80亿Wh的要求成为整个行业关注的焦点,是因为全国140家动力电池企业,现阶段能达到产能标准的仅1家,到年底产能达到的企业大约有4家,其余96%以上的企业则达不到上述标准。
一、国家为什么会出台这种“不靠谱”的标准呢?
电池业界人士表示,国家的思路应该很明确,就是集中资源重点打造3-5家龙头企业,加快产业整合,淘汰劣质产能,培育优质产能。例如,国家财政拨出400亿补贴100家电池厂,单个企业受益反而不明显;但如果补贴少数几家企业,效果和优势将更加明显。
另外,从国家近来连续出台的电池各项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的政策、补贴对电池要求的提高等,可以看出国家非常有序的在出台政策进行调控,有意清理动力电池行业,集中资源来扶持有实力有技术的大企业。
二、国家以产能规模来定义企业实力是否真正有效和合理?
一位国内大型电池企业负责人表示,这种比较合理,国家意在调控市场,淘汰不合格企业和落后产能,有利于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