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测试装备。由于感测线长度影响绝对精度,因此将其连接到电路板的两根灰色电线为较重规格。
测量值
RLoad = 50Ω 1%
空载时,Vout读数为94µV;
10A负载下,Vout = 454.6mV(5.85%误差);
58A负载下,Vout = 2.604V(5.7%误差)。
将测试装备放入温控柜中,在室温至100°C温度范围内进行测试。显示的附加误差小于0.1%。有几个因素可能会导致该误差,例如运算放大器偏移漂移,以及电缆终端的电阻和热电偶效应。
造成误差的电线公差
为了解实际电缆结果会怎样,我列出了以下电线数据,显示34号标准规格电线有2%的公差。人们会认为4号标准规格电线的总体公差也差不多。这表明根据标准公差制造的商业电线仅仅因为电缆本身的原因,就会产生4%的精确度限制。电子设备还有其它一些限制因素也会影响精确度,不过用户当然会进行调整,或者与使用的电缆匹配。
图3:电线数据。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制造实现此功能的电缆似乎很麻烦。这个概念是由OEM提出,目的是让OEM可以指定包含一股漆包线的定制电缆作为增益电阻。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有许多大电流电缆,OEM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消除大的分流。这种方法提供的精确度和温度性能,相对磁感测来说确实具有竞争力,而且成本较低,特别是在OEM量产的情况下。
在小批量的情况下,将感测线包裹或捆扎在电缆外侧,仍会具备分布式温度感测的优点。由于电缆绝缘,在耦合更弱且实际电缆铜温度的时间常数更长的情况下,感测对环境温度更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