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直到1992年,航空航天部正式成立了载人航天工程论证评审组,专家们仍然争论不休,这样旷日持久的争论让载人飞船迟迟无法立项,这个评审委员会里都是航天系统的各路大牛,都是“武林高手”,各自都有一套,思想统不起来,有的专家甚至“啪”把录音机往桌子上一放,我的观点录下来,将来可以拿实践来检验,还有说要把意见写进评审委员会的意见里面,你那个意见我不签名!
担任评审委员会主任的任新民面对如此景象不得不暂时休会,但是他私下拜访那些意见最为尖锐的专家,交换意见,希望能够达到共识。
第二天继续开会,任新民在会上讲“如果因为我们几个人意见不一致,把事情耽搁了,对不起江东父老”,最后再举手表决,都一致通过。
有人回忆当时能够在意见那么相左的情况下最终通过,就靠了两条,一是任新民的威望,二就是他的个人魅力。还有他做工作也是以心比心,任新民自己也说“在技术问题上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意见,你们敢于发表,这都是可贵之处,但最后都不能按照每个人的意思去办,还要讲究集中。”
1992年9月21日,《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得到中央批准,提出要像当年抓“两弹一星”工程一样,抓载人航天工程。至此,中国载人飞船工程正式批准立项,并于当年开始实施。
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自此,“921”工程在全国各地悄无声息地开展起来,那时候,任新民已经是77岁的老人了,但他仍坚持参加各重大技术问题研讨会、各类评审会,后来的“神舟”1号到“神舟”5号的发射,他都要亲临现场。
2003年10月15日,迈入88岁高龄的任新民再一次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目送着“神舟”5号飞船将杨利伟载上太空遨游,当记者再三要求采访他时,他只说了七个字“好啊好啊,非常好”。
“我几乎是看着中国航天事业成长起来的。对它有非常深的感情,想要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到了晚年,任新民说自己“人老心不老”。
不过,“心不老”的任新民也有承认自己“老了”的时候,最近几年航天科研人员去见任新民的时候,当问及航天方面现在该怎么搞的时候,他回答说,“你们别问我了,我现在年纪大了,我该做的事做完了,该你们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