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仪表商情网 市场分析】近日,“人机围棋大战”成了热点话题,无论懂不懂围棋,并不影响公众对这场大战的关注。在这场比赛中,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以3∶0的成绩战胜韩国九段棋手李世石,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热议。
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是众多科学家、围棋大师共同合作的结果。虽然人工智能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不过其技术水平远没有达到“阿尔法围棋”的技术水平,更多是以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穿戴设备的形象出现。不过,同“阿尔法围棋”的顺风顺水不同,这些智能设备在发展过程中却是问题多多:价格、续航、应用等等,其实最重要的问题还应该让用户安全放心地使用。
前段时间央视《第一时间》关于儿童定位手表辐射超手机千倍的报道犹如一颗炸弹,在可穿戴设备产业乃至整个智能穿戴产业的水面上激起了千层浪。吐槽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从行业标准、产品规范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探讨的。
参与标准制订,引领行业发展的机会
对于高辐射产品堂而皇之登陆大众消费市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行业标准的缺失。其实,早在半年前,已经由相关机构思考标准砝码的事情,北京的一个非机构所组织的一次产业年会上,已经发布了一个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标准体系。其被寄予规范混乱的行业秩序,供产业链参考、促进行业发展的期望。但是,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却更多的留于虚表。于此同时,从产业层面来看,相关产业的创业参与者“我行我素”,致使数据信息使用不规范、隐私保护匮乏、职业道德底限下拉等问题致使行业无法朝良性方向发展。
面对有影响力的行业标准空缺这一客观现实,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产业发展不成熟,致使无法有稳定的标准体系出来”这种“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理解层面,那显然不利于产业更健康、有序地发展。在这方面,只有着眼于消费者的深层次需求,所以才能做到直抵消费者心底的产品,按今天时髦的词来说就是“爆品”、“痛点”,从而做到让大家的真实需求在该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得到释放。同样,行业标准的制订也是一样,行业发展不成熟成为不了标准缺失的主观理由,相反,正因为行业不成熟,我们才更需要一份有前瞻性、有责任心的相关指导意见来引领并督促大家在智能穿戴这条道路上走得更加规范与成熟。
专业检测机构存在深度市场机会
没有标准支撑的智能设备,何以证明自己的“智能”与“可穿戴”呢?尤其是可穿戴设备那些自诩的功能得不到相应标准,或是检测机构的佐证,还在市场检验中屡屡败下阵来,最后连最基本的安全问题也成了不安全的黑手。
在这个时候,人们对于一个专业、职业而富有公信力的检测机构的需求呼之欲出,甚至比留于纸面的行业标准更让人期待。那么,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说,这个检测机构又存在着怎样的市场空间与机会呢?我们先来看看目前国内可穿戴设备都是如何检测的。
首先,比较关注智能穿戴相关公众号,或经常逛科技类媒体、论坛的朋友可能都看过不少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草根”检测法,即纯人工检测。比如以功能为监测运动情况的智能手环为例,那就是找个人戴着这个产品经过大量的相关运动或类似运动的动作,看看结果呈现的数据情况。对于这样的检测,在样本的选择上,可以说是做到了随机性,但样本量显然是不够的,甚至还存在着结果随试戴者的不同而不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