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市场数据 » 正文

近十年我国科学仪器主营收入增94.61%

近十年中国科学仪器行业企业规模及运营情况分析


  来源: 仪器信息网 时间:2019-09-24 编辑:伊敏
分享到:



2008年,我国科学仪器主营业收入为1532亿元,同比增长16.2%,之后营收基本呈稳定增长的态势;2018年,我国科学仪器主营业收入已达2981.5亿元,十年间增长94.61%。

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而测量的物质基础是仪器。作为科学发展的基础,科学仪器在国家经济发展及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科学仪器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对科学仪器的研发投入力度,科技部设立了重大科学仪器专项,比如色谱-质谱联用仪、超临界流体色谱仪、发射光谱-质谱联用仪等国产高端分析仪器已经得到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的支持。2018年发布的《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从2018年至2020年九个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化,为仪器仪表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近十年来,我国仪器行业的发展一直稳步前行。以下是十年间我国科学仪器及分析仪器行业企业规模及运营发展数据。由于时间跨度大,本次数据为不完全统计。

历年科学仪器主营业收入分析图


我国科学仪器利润及增速分析图


2008年,我国科学仪器主营业收入为1532亿元,同比增长16.2%,之后营收基本呈稳定增长的态势;2018年,我国科学仪器主营业收入已达2981.5亿元,十年间增长94.61%。

2008年,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利润为90.2亿元,同比增长3.21%;2018年行业利润为383.2亿元,同比增长6.9%。

我国科学仪器进口额分析图


虽然近年来国产科学仪器技术水平提升较大,不过我国仪器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薄弱,一些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依旧有差距,大型仪器、高端设备仍依赖进口。

2008年我国科学仪器进口额为123.6亿美元,同比增长19.2%;2018年进口额增长到512.7亿美元,同比增长12.93%。

我国科学仪器出口额分析图


高端用户对进口仪器的依赖短时间内不会改变,但近年来,部分国产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却在逐步提升,一些国产离子色谱、制备液相色谱仪的技术指标与国外同类仪器设备相比也毫不逊色。由于较高的性价比,国产科学仪器出口量也在逐年增高。

2008年我国科学仪器出口额为53.4亿美元,同比增长15.5%;2018年出口额为301.9亿美元,同比增长8.6%。

我国分析仪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


备注:从2007年开始,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定,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我国分析仪器行业利润分析图

 

分析仪器作为科学仪器的重要部分,是各行业检测研发领域必不可少的测试工具。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覆盖了我国工业、农业、食品、医药卫生、交通、科研、环保、航空航天等各个方面,在国民经济建设各行业的运行中承担着把关者和指导者的任务。

2008年我国分析仪器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250家,截至到2018年底我国分析仪器规模以上企业为270家。虽然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增长不多,但我国分析仪器行业的利润额却有了质的飞跃。2009年,我国该行业的利润额仅为8.2亿元,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分析仪器行业飞速发展,2018年我国实验分析仪器主营收达318.3亿元,实现利润45.4亿元,相较于2009年增长高达453.66%。

 

关键词:仪器 测量 分析仪    浏览量:11232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市场观察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