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市场分析 » 正文

仪器制造大国迈强国 需创新与品质双轮驱动


  来源: 仪表网 时间:2019-11-14 编辑:马致远
分享到:



早在2006年我国就已成为亚洲除日本以外的第二大仪器仪表生产国。经过10来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产品门类品种已比较丰富,生产和开发能力产业体系日趋庞大,产销也是高歌猛进。

但是,随着经济的转型,世界制造业的不断转移,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逐渐表现出来,创新能力薄弱、一些“卡脖子”的核心基础零部件仍大量依赖进口,制约着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隐藏不少困难。

在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如何由大变强?还需要发挥创新和品质这两个“轮子”驱动。


仪器大国迈向仪器强国,创新是“利器”

低端产能过剩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并存之外,就是新产品开发缺乏创新性,新技术储备不足,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赖较大等。

据海关统计,2013年到2017年,六大类进口仪器,每年在700-900亿元之间。与此同时,在不少已经实现国产化的仪器仪表中,也多少存在着“空心化”问题。如某仪器厂每年用4成净利润去购买质谱仪所需的高端通用零部件(高端激光器、分子泵)。

“当前全球对‘中国制造’的数量需求已接近饱和,中国制造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取决于提供更多的创新型的产品。”业内人士建议,仪器仪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统筹政策和资金资源,在企业转型中,支持传感器、工业软件和工控系统等的关键工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从而提升国产仪器仪表核心竞争力。


仪器大国迈向仪器强国,品质是“生命线”

目前,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基础研究力度还不够,仪器仪表制造技术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尤其是一些关键技术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导致一些高档仪器仪表产品性能不稳定,精度、可靠性也相对不高,产品质量亟待持续提升。

质量要好,就必须拥有强有力的技术基础做支撑,包括一个国家的计量、标准、认证、检验检测和市场监管。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计量覆盖率在50%左右,各项专业技术指标难以达到高精尖水准,下一步应在产品的计量工作和标准化上多下功夫,以弥补产品在数据量值的溯源、比对、校准上存在的差距。

另外,提高仪器仪表产品质量,工匠精神必不可少。目前全球中小企业“隐形冠军”有2734家,其中德国占据1300多家,其所依靠的便是精益求精、持之以恒、一丝不苟的长期钻研精神和专注于自身产品领域的持久定力。仪器仪表制造是慢活,没有工匠精神是玩不转的。解决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仪器仪表制造业的明天才会更好。

关键词:仪器仪表 产业发展 创新能力    浏览量:3651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市场观察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