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行业前瞻 » 正文

我国大型质谱仪器发展现状与展望


  来源: 临床质谱网 时间:2024-05-13 编辑:流川
分享到:



从事质谱产品生产的厂家应运而生,蓬勃发展。禾信仪器分别在2015、2016、2018年获得EI、ESI MALDI的自研专利技术,缩短了与国外离子源领域的研发差距。2006年,商业化四极杆气质联用仪GC-MS3100推出。2010年,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05推出。2012年,商品化的MALDI-TOFMS和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推出。2021年,EXPEC7350三重四极杆ICP-MS推出。2022年,LC-TQ5200完成了高效离子化器、三重四极杆、高压射频电源等关键核心部件的国产化。


但在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上,涡轮分子泵(真空系统)、光电倍增器、高精密质量分析器以及特殊精密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尚未攻克。高端质量分析器领域还存在产品空白。静电离子阱、傅立叶变换回旋质谱仪、离子淌度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等离子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等还未实现突破。(表7)


表7 国内外质谱仪器产品类型对比

注:√表示可以生产,○表示即将突破,×表示不能生产。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3.4质谱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困境


目前,中国质谱仪器市场国产仪器占比约为整体的10%,个别产品甚至超过50%。但高端的高分辨质谱仪器,国产占有率甚微。我国质谱技术及产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1)技术领域存在“卡脖子”难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质谱研究的基础原理没有优势,国内厂商的研发能力和产业化经验不足,核心技术专利处于劣势[24],在高端性能与创新性、稳定性与可靠性、软件和数据处理等方面仍需要时间来缩小差距。同时,国际上的技术封锁和出口管制,也对我国质谱领域的技术进步构成了障碍。


(2)市场层面存在“用不起来”的困扰。国内用户长期以来形成了进口仪器依赖心理,对于国产高端科学仪器的接受度较低,调研显示,90%以上的研究人员更愿意选择进口仪器。国产仪器厂商与用户之间的品质信任关系建立缓慢,也导致了企业难以完成需求挖掘、价值创造和利益兑现。


(3)产业生态层面体系建设不完善。国内在材料、工艺设计、精密加工、品质控制等方面水平相对有限,导致产品可靠性、稳定性和易用性需要进一步提高。高精度元器件和核心器件的加工制造,只能靠厂商自身摸索,甚至需要从零研发,增加了研发成果的转化与落地周期。


4)在人才方面缺乏复合型专业人才。质谱仪器研发过程涉及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及复杂工艺,需要不同专业领域的人才密切合作,共同解决技术难题。目前,尚没有专门的学科来培养相应的人才。同时,我国质谱仪器研发团队相经验不足、学科协同不够,这对于长期发展和技术突破来说是一个挑战。


关键词:质谱仪    浏览量:6162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市场观察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