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市场分析 » 正文

国产仪器上市公司,为何陷入增长困境?


  来源: 进化风暴 时间:2024-05-16 编辑:流川
分享到:



当然,自主研发难度高、成本大、周期长、市场培育较为缓慢。企业在大量投入的同时,会研发失败、错过最佳市场周期、新品开拓不利等风险。这也是很多仪器公司发展较为缓慢的重要原因。


(2)代理/OEM


这条路径在科学仪器行业也较为常见。由于科学仪器具备“大市场、小细分“的特点,很少有公司完全通过自主研发、生产覆盖比较全的品类,即使赛默飞、丹纳赫等巨头不少产品也是通过代理/OEM的方式进行销售。这种方式的试错成本较低、速度快、风险小,是扩品非常实用的方式。


代理/OEM最大的问题在于合作关系相对比较脆弱、产品毛利低、应用支持能力欠缺、同质化竞争严重,不利于公司品牌建设。


(3)投资并购


在全球科学仪器巨头的发展过程中,投资并购是一种更为普遍的扩品方式。通过投资并购可以快速进入新市场,获得成熟的产品、技术、供应链或销售渠道、市场品牌,对于一些技术壁垒高、进入难度大的领域,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进行切入是较为高效的手段。


目前,国内对于科学仪器的投资并购尚处于经验摸索阶段,投资并购成本高,专业度要求高、整合难度大,是一种风险与收益都较高的方式。



3、上市公司的扩品“陷阱”


科学仪器公司的创始人多为技术出身,在公司创立早期或公司规模较小的时期,由创始人带头组建研发团队开发熟悉的产品,从成本与风险的角度来看都是最优的选择。但随着公司规模扩大,自主研发会面临许多现实的困境和难题:


(1)研发费用过高


我们在《投资人:科学仪器——读不懂、投不准》一文中提到科学仪器的品类实在太多了,同一品类甚至同一品名的仪器都存在技术路线的重大差异,这对于很多希望通过自主研发的方式进行扩品的公司来说,是个潜在的风险。


为了解决技术迁移难的问题,我们观察到很多仪器公司在上市/融资后利用募集资金开始大量扩充产品品类,广招研发人员,广开研发管线,以至于研发费用飙升,给公司经营业绩(净利润和现金流)造成沉重的负担。而同期海外巨头的研发费用率持续保持在10%以内,赛默飞甚至将研发费用率控制在5%以下(刨除服务、经销类产品后,约8~10%)。



当然,考虑到中国科学仪器公司由于体量规模小,发展阶段早,尚处于追赶时期,短期内研发费用率略微偏高是正常的,但对于企业经营者,尤其是上市公司而言,长期畸高的研发费用和迟迟未能兑现的业绩承诺必然影响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我们必须思考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如何平衡发展与生存。


(2)后端资源不足


在研发费用高启的同时,日益增加的市场营销费用成为压垮公司利润的最后一根稻草。公司上市后搞大跃进,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各种研发管线中去,企图构建一个大而全的仪器帝国,往往资本市场欢迎什么就做什么,同行什么卖得好就做什么,招来的员工会做什么就做什么,而忽略了企业定位、战略角度的考量以及后端资源的匹配性。



如果一款仪器研发的资源投入为1,那么供应链生产管理的资源投入可能是3,应用、市场销售的投入就可能需要5~8,这是个成倍放大的过程。


在前期过度投入研发,后端能力和资源、管理跟不上,直接导致转产效率偏低、产品质量稳定性不过关、应用支持能力跟不上、市场推广资源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最常见的结果就是产品研发出来了,但养不起专业的市场营销团队,导致产品卖不出去,或者卖出去了产生大量售后问题,被频繁退货,最终导致品牌受损。


这跟打仗一样,后方不断地造枪、造炮,前方却发不出军饷、供不上粮食、找不到士兵,这种战争要打赢很难。


(3)市场接受缓慢


关键词:仪器仪表    浏览量:16291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市场观察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