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航空发动机领域,这个办法简直寸步难行,为什么这么说呢?航空发动机这个“工业之花”,应用层面上有各种最新的理论、最新的材料、最新的工艺,不像以前的造汽车造摩托车,把图纸搞到手,就是靠着人工叮叮当当也给你敲出一辆来。甚至,在没有厂商的指导的情况下,就是连拆,也拆不开!更别谈仿制超越了。即使是强行仿制了,吃不透别人的技术指标,做不到不差一毫米的材料工程,最终也只会害自己。
在这个方面,我国是有惨痛的教训与例子的:
“太行”在05年就完成了仿制工作,但是其应用的9年以来,各种问题不断,最后只好用在双发的歼十一上,而单个发动机驱动的歼十依然是采用俄制AL-31发动机。
在军事上,我国向来是不遗余力的,各种项目的研究也是进度非凡,但是面对人类的“工业之花”,这次没有了任何的捷径可走,既然这次无“寨”可山了,那就铁了心自己造吧!砸银子,花功夫,再多的钱花在这个上面。
说说俄罗斯
其实航天发动机这颗“工业之花”不光是国人还没有摘下来,就算是有着前苏联强大工业基础的俄罗斯,现在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
苏联人造发动机和美国人早发动机其实最初在技术底子上是相差无几的,但是由于理念的不同,导致现在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美国人制造发动机,考虑了翻修期和寿命,生产武器不计成本,精益求精,不怕最贵,但求最好,所以美国有很多天价武器装备,而且都是做工精良,技术先进,使用寿命也很长。
可是苏联人根据二战的经验,发现坦克和飞机的实际战场寿命往往只有几十到一百多个小时,然后就被摧毁了,所以苏联人设计武器的理念很简单。这一百个小时发动机不要歇火就行。
苏联人揣着这个信念一直在更新换代着他们的武器库,等到他们发现第三次世界大战遥遥无期时,他们的武器研发已经点错了科技树了。
而到那个时候,苏联人的飞机研究到了什么地步了呢?
据说苏联人的飞机和美国飞机不同的地方是,在苏联飞机的燃烧室旁,分别挂了两个瓶子,一个是汽油,一个是纯氧。
最初美国人不明白这是干啥用的,于是派去了间谍,间谍回来以后带回的情报让美国人大吃一惊。
因为苏联人设计的发动机有个毛病,那就是容易熄火,尤其是发射导弹以后熄火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于是便有了发动机旁装两个瓶子的设计,这两个瓶子是在飞机发射玩导弹熄火以后重新给发动机点火用的,据说点火成功率是百分之百。
虽然我们的航空发动机比起美国可能差了有三十年,但是现在的俄罗斯也差了有二十年的样子,这样一想或许还有些欣慰。不过这三十年的差距什么时候能拉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