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便宜的运动手环已经不到100元,还有大量的运动手表、睡眠监测器、基于脑电图技术的大脑锻炼、放松设备甚至是能够监测血糖的设备。
然而,尽管新品层出不穷,可穿戴设备却存在“穿不久”“戴不长”的遗憾。据腾讯ISUX的《2014智能可穿戴市场白皮书》显示,25%的网友对智能可穿戴设备有潜在需求,但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三个月内的流失率高达87%。
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都在从运动健康向医疗保健方向转,包括血糖仪、血压仪等,引起资本市场的普遍关注。它要承载的绝不仅仅是计步器、测血压、测血糖等功能,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技术的突破和探索,比如老年痴呆症。
美国科技博客ReadWrite盘点了未来几年可穿戴设备影响最大的5大领域,其中就包含了医疗健康领域。
基于数据的医疗
定义:能持续收集并展示用户的健康和运动信息、嵌入式的生物传感器和软件。这将帮助医生、医疗团队和教练迅速做出精确的决策。
北卡罗来纳大学运动医学专家大卫·贝尔科夫(David Berkoff)博士表示:“目前最主要的目标之一在于改善医疗的持续性。目前,我们只能获取病人健康状态短暂、不连续的信息。病人前来看病,我们了解他们当天的状况,并据此做出决定。”
凭借持续监控功能,可穿戴计算设备可以填补关键的空白。贝尔科夫表示:“凭借这些设备,我们将可以获得病人身体状况和每日行为持续而准确的数据。这将帮助医生更好地做出决策,有助于推动习惯改变及结果。”
很多观点认为,医疗领域将给可穿戴设备带来巨大的空间。虽然可穿戴设备与医疗设备仅有一线之隔,但这个距离是巨大的。由于数据的准确性、可用性的问题,使可穿戴设备存在难以获取医疗认证资质这个壁垒,而且,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医疗可穿戴设备平台化,也显得形式大于内容。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面临的挑战将极为残酷。
个性化的可穿戴设备
定义:完全适合用户身材、带传感器的服装和医疗设备。这样的服装和设备利用3D打印技术来制造,以实现订制化。
有报道显示,耐克正在使用纳米科技将传感器嵌入至服装。而不远的未来,用户将可以使用3D打印技术去制作自己的智能T恤。运动员和教练将可以更好地了解是否训练过度,以及运动员的身体是否缺水,或是过于紧张。这也将降低耐克等公司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