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6月以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上价值192亿元的3.84万台(套)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促进了500多项较成熟的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仅2014年就有10670家企业享受到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各类服务,服务合同额达20.56亿元。
2015年,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设立了国产检测仪器设备验证与综合评价服务平台。目前,一个覆盖仪器研发、生产、应用三个环节的全过程、全链条的创新服务平台,一个致力于检测方法、标准研究服务各类创新主体发展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已经形成。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减速换挡”期,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也是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新常态”下,国产科学仪器行业面临怎样的挑战?又将如何走出一条新路?
处境——国产科学仪器屡遭排挤
长期以来,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之间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李跃光介绍,近年来,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之间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12年到2014年,逆差分别为170亿、166亿和177亿美元。
“我们很想买国产仪器,价格上肯定合算些,但根据我们的经验,国产仪器用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出问题。所以,宁可多花一点钱买进口仪器。”一位从事病毒研究的科研人员这样说。想必这也是我国许多仪器用户的共同感觉。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门类较为齐全、体系较为完整的仪器仪表工业体系,成为全球第四、亚洲第二的仪器仪表生产国。但大而不强的特征十分突出,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中国科协曾经做过一个针对国产仪器和进口仪器的调查。在技术上,现有国内中低档产品大部分可替代进口产品,但高档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与国外产品相比,约相差l—2个数量级。在测量精度上,现有国内产品与外国产品一般相差1个数量级。
不过,这一现象在近些年已有很大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