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上述两大措施的结合,还是保证了制造商在发展进度上跟上了摩尔定律,现在的问题是,到2020年,当微电路缩小到会受到量子效应影响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下一步会是什么样子?“我们还没有解决方案,”参与制作新的行业规划蓝图的一名工程师陈安(音译)表示。
对此,行业内并不是没有想法,一种可能是去发展完全新的范式,比如量子计算,或者神经形态计算(neuromorphic computing),前者对于某些计算有潜力达到指数级的提升,后者则是模拟大脑神经元的计算和处理方式。但是,这两种范式目前仍还都存在实验室研究阶段,而且很多研究人员认为,量子计算只对某些特定领域有优势,而处理日常任务仍然是电子计算更优。“想想吧,用量子计算去记账是什么概念?” 加州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的负责人约翰·莎尔福(John Shalf)说。
寻找其他材料
如果一定要保留电子计算的范式,也有办法,那就是寻求一种“毫伏开关”——一种在计算速度上不亚于硅晶片,但发热量显著低于硅的材料。可行的方案包括了2D类石墨烯复合材料到自旋电子材料(spintronic materials ),后者可以通过让电子快速旋转来进行计算(现在的硅材料是电子发生移动来计算)。“当你跳出现有的技术的限制,就会发展可供研究开发的领域非常多。”半导体研究联合体(Semiconductor Research Corporation,src)的物理学家托马斯·西斯 (Thomas Theis)表示。
然而,这些方案目前也都仅限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目前行业里仍未找到可以完全替代硅的材料,于是,不少研究人员开始在保留硅材料的前提下想办法,也就是从架构的角度将硅材料以全新的方式进行配置,比如走向3D:既然可以将电路蚀刻到硅平面的表面,为何不试试打造成“摩天大楼”,将表面已经蚀刻进电路的薄硅片堆积起来呈立体的形状?然而,现实中,这种方式目前只能用于纯存储类芯片,因为存储类芯片不存在发热过度的问题,它们的电路只在与存储单元( memory cell )接触的时候才产生能耗,而这种接触发生的并不多。目前存储芯片的一些设计就采用了这种方式,比如已经被三星、美光科技使用的“混合存储立方体”(Hybrid Memory Cube,类似“夹心饼干” )设计,就是将多层存储硅晶片堆起来。
微处理器要做成3D的难度就大很多,将一层又一层的发热物体堆积起来,只会让它们变得更热,一种解决方案是将存储和微处理器芯片完全分开,至少可以分走50%的热量(虽然在两者之间传递数据依然会产生新的热量),将它们在纳米级别上一层一层堆起来做成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