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竞争特别是经济贸易大国的战略竞争更加激烈,而大国之间实力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实力的竞争。这就要求科学家要跳出“自己出题自己解题”的圈子,主动肩负起国家使命和时代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政事儿:对于高校来说,培养卓越工程师目前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尤政:实际上,理工科高校人才培养一般走两条路,一个是科教结合,一个产教融合。科教结合注重科学研究,要解决基础科学“从0到1”的突破问题。产教融合就是要培养卓越工程师。做原始创新,要有更精深的基础知识,把数学、物理、生物等基础学科学好,不断去创新。而卓越工程师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生产实践支撑国家产业发展。
培养卓越工程师,我认为要集中解决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培养体系变化。刚才讲工程师要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创新能力、宽广知识面、工程素养、工程实践经验等,现在还要求具备学科交叉融合思维。这打破了原有培养体系。现在教育部提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从本科延伸到硕士、博士,我认为这是科学的。
第二是导师队伍建设。这需要调动好高校和企业的积极性。高校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大理工科人才培养力度,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机制。而企业要把培养环节前移,同高校一起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解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
第三是评价体系改革。现在高校人才评价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四唯”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但卓越工程师不是靠发文章就能简单评价的。目前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等有关单位都在探索。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层单位,自身要思考这个问题,国家要在顶层设计上再规划再创新,这样我们的路会越走越宽,也能形成良好的创新态势。
华中科技大学的经验
“强化一流本科教育底色,提升一流博士生教育高度,全面增强培养人才能力”
政事儿:华中科技大学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尤政:“顶天立地,追求卓越”,是我们办学的不懈追求。“顶天”就是要孜孜不倦地潜心原始创新,多出“从0到1”的成果;“立地”要解决“卡脖子”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追求卓越”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要不断超越自我,从优秀走向卓越。我们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强化一流本科教育底色,提升一流博士生教育高度,全面增强培养人才能力。
去年7月,华中科大未来技术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同时揭牌成立,我校也成为同时拥有未来技术学院、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这两个重要平台的全国3所高校之一。两个学院的成立,是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战略举措,是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的具体行动,也是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实践。
培养卓越工程师,华中科大需要在新形势下总结经验,形成更规范的培养体系。目前华中科大有两方面优势。在实践条件方面,我们有工程实践创新中心,这是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此外我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课程体系,解决了产教脱节的问题。当然和很多高校一样,我们还缺乏有工业/工程经验的导师。这需要聚焦导师选拔本质问题,健全人才引进培育制度,完善评聘考核办法,选优配强一流教师团队。
政事儿:刚才谈到未来技术学院,它的定位是怎样的?
尤政: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是教育部2021年5月批准成立的首批12所未来技术学院之一,也华中地区唯一一所入选高校。学院着眼于未来科学技术原创,旨在建立以交叉学科研究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这个学院的学生刚入校时不分具体的专业,三年级左右开始分流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以选择不同专业方向继续学习。在培养过程中,会以交叉研究院、学术前沿科学团队、重大科研平台为依托,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进行光电模块、智能医疗装备模块、机器人模块等多模块教学。通过本硕博8年贯通培养,把本科和研究生期间的课程打通,并面向未来发展需求,特别突出学校工程与医科交叉结合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