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企业取得如此耀眼成绩的原因,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一是心系中国“芯”的家国情怀,二是选对了方向,三是坚持创新,拥有关键核心技术。
“彼时,我们国家在芯片领域受制于人,产品完全依赖进口,这种‘卡脖子’的感觉并不好受。所以,我们最初的种子团队就确定了攻坚红外芯片这一领域。”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十多年来,他们始终坚定地瞄准这一个方向,也意味着选择了更为困难的自主研发,潜心做技术、做研发,就是要实现我国红外技术的自主可控。
从2009年公司设立到2013年,这四年时间,是睿创微纳重要的核心技术培育期。在此期间,他们的技术团队先后突破了非制冷红外焦平面读出电路架构、高性能氧化钒薄膜材料、MEMS传感器工艺和真空封装这四个环节的关键难题,为实现非制冷红外焦平面芯片和探测器的产品化打下了技术基础。
2014年至今,是睿创微纳将核心技术转化为各类产品的重要时期。依托培育期内形成的核心技术,睿创微纳先后发布了从14微米到8微米的非制冷红外MEMS芯片和探测器产品,也因此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红外芯片”8微米像元尺寸的企业。
“取得这样的成就,研发团队功不可没。截至2021年底,公司共有900余位研发人员,占总人数的44%;近五年,公司年均研发投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18%。”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累计获得各类知识产权近1500项,已获授权960余项,内容涉及IC、MEMS、图像处理等多个技术领域。
从不满足于现状的睿创微纳,对于迈向产业链更高端也有了深度考虑——坚持科技先导,技术领先,立足红外领域做优,横向拓展进入其它领域做强,致力于打造中国最有价值的芯片企业,成为世界领先的红外成像解决方案提供商。
坚持人才创新,加大产学研合作,与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成立了联合培养专班,为烟台光电产业发展培养更优质的人才力量。
坚持产业生态创新,通过建设光电传感产业园,探索和打造烟台开发区、烟台市园区产业链发展新生态、新模式,构建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生态体系。
我们相信,随着烟台光电传感产业园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越来越多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在此汇聚、集结——不久的将来,这片产业园定能奔涌出令人震惊的发展能量。
烟台光电及磁性材料产业产值达160亿元,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2家
追“光”逐“电”劲头足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光电产业是必须抓住的“风口”。
抢抓产业发展新机遇,烟台在追“光”逐“电”的道路上走得踏实又稳健——
从全市范围看,烟台光电及磁性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60亿元,现有企业35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2家、上市公司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家。
从一系列硬核产品中也足见烟台光电产业的雄厚实力——
企业自主研发8微米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光刻胶、聚酰亚胺等“卡脖子”产品打破国外垄断,OLED红光材料、单色混合液晶、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首位。截至目前,烟台已经涌现出睿创微纳、显华科技、台芯电子、中节能万润、正海磁材等一批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微纳半导体、功率半导体、集成电路专用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磁性材料和专用装备为特色的六个细分产业领域。
高能级科研平台与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烟台搭建了西安交通大学(烟台)智能传感技术与系统产业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烟台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检测及技术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烟台分子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等三个高端研发机构和新型半导体研发制造、半导体封装材料研发与测试两个公共服务平台;拥有山东省光电信息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35个,其中国家级平台4个;引进合作中外院士4名、各类专家18人,聚集研发人员1500人。
(YMG全媒体记者 刘洁 童佳怡 通讯员 郭传义 姜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