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2020年9月,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开发区三级联动启动共建广东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以广州开发区为试点,力争5年内建成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区。时隔两年,全省首个粤港澳大湾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简称“产业园”)拔地而起。
粤港澳大湾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
一个产业园就是一条产业链
走进产业园内新落成的产业园运营中心,酷炫的屏幕展示了如何应用智能传感器让生产链更“聪明”。如汽车生产过程中,大到白车身传送是否到位、小到一颗螺丝是否拧紧,都能被感知出来,由此确保所有环节都精准到位。这一智能传感器赋能数字经济的典型应用,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万物互联的魅力。
简单来说,在这里将实现一个产业园就是一条产业链——产业园集品牌孵化、产业链信息平台、人工智能研发平台、自动驾驶、智能AI、智能机器人及相关硬件研发“产、学、研、销”功能于一体,涵盖智能传感器创新成果转化、研发、中试、生产制造等各个环节。
从高处俯瞰,环绕产业园四周的是大片的青绿,人行步道与绿化带相隔有序。“这个绿化带铺的是鹅卵石,下面藏着的是排水管网!我们将‘海绵城市’概念应用在工业园区的设计里。”广州高新区集团该项目建设负责人杨宇鸿告诉记者,传统观念里,工业园区往往都是冰冷冷的:一到雨天就湿漉漉的,一到高温天就处处发烫。这次,他们想要打破这种传统观念。丰富的绿植、透水铺装设计、藏在低洼处的排水渠……一系列“海绵元素”让园区富有“弹性”,不仅基本做到雨天路面不积水,而且有效缓解了热岛效应。
为企业量身定制2倍承重楼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产业园还根据企业所需高标准打造厂房,为了承载大量工业设备,首层及二层楼板承重达1吨/平方米,是普通厂房的2倍左右,可轻松承载生物医药的大型反应罐等设备。
“这个项目的建设,我们走访了很多企业,了解他们对厂房的需求。后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提出的建议,加大楼板的承重,我们也照此进行了设计。”项目建设方说。
拥有16台电梯的“豪华”厂房
产业园还有一个特色之处是“厂房+写字楼”的复合设计:一楼大堂使用了超高挑空,搭建疏朗开阔的空间,有种星级写字楼的感觉。从大堂转进电梯间,一个个直升电梯次级排开,还有专用的运载工业设备的超大货梯。
原来,产业园在电梯设计上也下足了功夫——整整配备16台电梯——以此实现整栋楼的高效运转。一方面,写字楼的设计满足了更多人的办公需求,足够多的电梯可解决上楼拥挤问题;另一方面,“工业上楼”也渐渐成为趋势,大货梯能满足企业的生产和制造活动,高楼层照样可以开工生产。
此外,为了减少楼层之间的噪音,在混凝土基层上喷了一层3mm厚的隔音涂料,与传统的隔音涂料(隔音砂浆、隔音棉)相比,材料用量少,有效节省楼层空间、减轻楼板承重,同时也达到了减震降噪的效果。
“我们进行了测试,上一层楼在打钻,下面楼层噪音降低了17分贝以上,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工业厂房频繁安装和挪动设备带来的噪音问题,办公区和生产区的环境也有了很好的分隔。”杨宇鸿说。
2021年9月该产业园揭牌之际,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李红浪受访时表示,广东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可以补齐珠三角在智能传感器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未来如能打通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化产业链的闭环,其规模将有可能达到千亿元级以上。
据介绍,该产业园未来将与知识城纳米谷、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总部形成“三园联动”,瞄准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招引全球高精尖智能传感技术和项目,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要素流通试验田。
稳中求进 黄埔有“数”
70家以上
黄埔区集聚了金发科技等传感器基础材料企业超10家,传感器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企业15家以及传感器应用终端企业70家以上。
2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