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行业动态 » 正文

红外热成像仪市场规模破650亿元 !民用热成像未来或现黄金10年


  来源: 中国经营报 时间:2023-05-05 编辑:清风
分享到:



中国经营报记者 杨让晨 石英婧 上海报道


红外热成像仪产业或许已达到了迈入家庭生活的里程碑。


“红外行业正朝着多样化、智能化和便捷化的方向发展,飒特红外基于32年技术积累和对市场的深刻洞察,决定推出红外消费品,这或许是一次大胆尝试,但一定是行业里的一个正确决定。” 飒特红外总经理陈振鹏在日前落幕的2023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以下简称“AWE”)上如此表示。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截至2021年,我国红外热成像仪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55.34亿元。“随着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红外热成像仪在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华经产业研究院方面表示。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在此背景下,专注于红外热成像仪产品研制生产和销售的飒特红外等企业,开始针对民用红外热成像这一蓝海市场布局谋篇。“从用户消费意愿来看,很多用户已经逐步认可和接受热成像仪产品,而且植入手机将是重要的突破点之一。红外蓝海市场的消费浪潮,正在向我们扑面而来。” 飒特红外副总经理吴京京表示。


飞入寻常百姓家


民用红外热成像仪的功能正随着技术进步逐步拓展。


华经产业研究院方面分析认为,在民用领域,红外热成像仪的应用不断发展。“目前在工业生产、食品安全检测、安保监控、预防检测、消防、交通监控、辅助驾驶、民用夜视等领域都得到了实际应用,未来随着红外热成像技术、“互联网+”技术、小型化设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红外热成像仪的功能将进一步扩展,在民用领域将得到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吴京京看来,目前红外产品的普及也已满足了其所需的条件。“国内自主掌握了全产业链技术。技术的提升,带动了价格的不断下降。价格的下降,推动了需求的提升,从而又对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形成了产业的良性循环。”


吴京京进一步表示,红外是高端制造产业里极少数可以在国内形成全产业链应用的行业。“从芯片,到探测器,再到整机,都不依靠国外进口,在国内完全实现自主全产业链开发。在市场认知上,拐点已经来临,目前热成像仪已迅速进入大众视野,而具备红外热像的无人机在户外搜救工作的出色表现,也赢得了民众的信赖。”


对此,飒特红外在本届AWE上带来了包括智能双摄热成像仪、户外三防热成像手机、医用级体温仪等在内的多款红外热成像产品。“公司将推动红外热成像产品从单纯的工业级应用,走向覆盖户外登山露营、健康检测、老人监控、宠物监控、安防监控、教育等大众消费领域。”飒特红外方面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该款智能双摄像仪还与北京现代数字红外成像技术研究院院长袁云娥教授合作,基于袁云娥教授团队研发的红外中医智能算法模型,联合开发了一款全新的红外中医可视化健康检测服务信息软件“盈孚健康”。“通过‘盈孚健康’,用户可以轻松在家实现家庭一站式中医健康管理服务。” 飒特红外全资子公司盈孚睿泰总经理王光磊表示。


此外,另一专注于红外热成像仪领域的企业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睿光电”)也正促进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据了解在今年的上海车展,艾睿光电旗下子公司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创微纳”,688002.SH)就带来了全球首款8μm 1920×1080红外热成像芯片、国内首款通过AEC-Q100车规级认证红外热成像芯片。


睿创微纳方面表示,其车载红外热成像产品可广泛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高铁和轨道交通的前装、后装及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等,“能够解决雾霾雨雪等恶劣天气环境、夜间光照不良、眩光视线不佳等影响安全驾驶的重点问题,结合可见光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实现多维感知,提升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未来或现黄金10年


红外行业的未来发展或许会迎来新增长格局。


据Maxtech International数据,全球民用红外市场规模2023年将超过76亿美元,而近4年,红外行业都保持11%以上的增速。


关键词:红外热成像仪 民用热成像 飒特红外    浏览量:697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