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家文也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引领着世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也催生了很多在燃料电池领域所需要的传感器。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我国的汽车传感器未来可能引领世界技术潮流。
“受市场需求增长和升级的影响,产业链下游对传感器的性能及功能要求在不断提高。”李志刚说,但是车用传感器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关键技术落后,缺乏系统性产品储备等诸多行业性难题还摆在眼前。车用氧传感器、氮氧化物传感器技术仍长期被国外垄断,国内企业饱受“卡脖子”的困扰。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说,这些问题需要集全行业的力量去突破和解决。不过,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丰富的应用场景,也有利于传感器技术的迭代升级和国产化替代。
【趋势】集成化、低功耗、智能化
随着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增多、行业的发展,车用传感器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对此,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会分会理事长温兆银说,随着新型响应机理的不断出现,车用传感器响应中心敏感性、响应的范围等也将发生改变。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有很大不同,汽车动力发生了改变,燃料电池安全至关重要。所以,监测燃料电池安全的传感器将会得到较大发展。
“集成化、低功耗、智能化是汽车传感器的三大趋势。”郑州炜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涛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集成化降低了车企的成本,也提升了驾驶员的舒适性,同时也便于传感器的科学布置。
低功耗,则是因为汽车行业目前在新能源方面持续发力,对电池的利用效率要求非常高。为了满足智能化和新能源电池利用效率两大目标,越来越多的汽车传感器开始注重低功耗问题。
熊涛说,传统的车用传感器,一般是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智能化的传感器,则有一些自诊断的功能,通过多传感器融合的技术,实现汽车智能化的判断。
为此,他们未来将在舒适性、安全性、智能化三个方向发展车用传感器。同时,通过集成化的设计和上游材料配方的成本管控,对车用传感器的性价比进行优化,让普通民众也能享受到高端全方位的传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