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什么?创新是什么?8月21日上午,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博士坦言,是冒险、是承担责任,是继往圣开来学,是永远要有假想敌。
21世纪初期,中国加入WTO,开启了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把握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国家战略,也是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始于光谷广场旁的一间民房,2003年5月22日,两个心怀梦想的华科大理工男,踏上了与中国现代化同行的创业旅程。
“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熊友辉称,20年来,在这个值得奋斗的年代,不断创新,公司产业实现了从工业到民用的大规模配套,形成气体传感器与气体分析仪器并重的“双轮驱动”格局,走出一条以传感器为核心的自主创新之路。
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友辉坦言,创新是永远要有假想敌。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选择创新
瞄准新能源汽车气体传感器赛道
在红海、蓝海市场,企业发展到底要走哪一条路,华科大热能工程博士、技术出身的熊友辉笃定——要走一条科技创新之路,做创新型企业。
光谷凤凰园中路上,四方光电技术中心离街对面的四方光电总部不过600米,就在2个月前,技术中心大楼内成功挂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谈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熊友辉自信称,就是依托湖北省气体分析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两个技术创新平台进行自主创新。
“气体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四方光电董事、总经理刘志强介绍,相对于固体而言,气体密度很小,不容易检测和感知,所以,四方光电从创业之初就定位于从核心关键部件着手做高灵敏度的气体传感器。
四方光电生产车间,研发生产人员正进行高温氧气传感器测试。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气体计量仪器以前靠进口,为了做出高精度、低价的国产化产品使其走进千家万户,四方光电自主研发。超越压力温度检测结果响应滞后,四方光电瞄准新能源车产业的热失控气体传感器攻关。
早在创业之初,四方光电就开始从事电调制NDIR气体传感器研发,一路走来,掌握了以热电堆、热释电红外、微流红外、热导、超声波、激光散射、电化学、MEMS金属氧化、激光TDLAS、高温固体电解质等原理的气体传感器核心技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气体传感器技术平台。
始终如一重视研发,1200人的四方光电,目前拥有270名研发人员,预计年底还将达到300人。
5月22日,在四方光电成立20周年庆上,熊友辉致辞称,20年的努力与积淀,让我们形成了“技术创新、供应链管理、精益生产、精准营销”四个维度的核心竞争力,“高技术、低成本、量产化”发展思路让我们具备了长期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能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放眼国际、高度遵循市场、敬畏高质量生产,作为科学家型企业家,熊友辉对“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这一战略布局深有感受。
四方光电芯片车间,研发生产人员正进行激光器芯片的固晶程序。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做核心关键部件的“核心”
在四方光电总部一楼的展示厅,几个红外激光器核心芯片及相关激光发射器组件在核心关键部件区域展示。
不曾想到彼时小小芝麻一样大小的芯片,在国外要价上百美元,“我们进行技术攻关,自主创新赢得主动,最终把价格做到了批量1美元的价格,摆脱了垄断”。
1999年,留校华中科技大学的熊友辉从事燃烧与污染控制的研究开发。“工作中,我发现进口气体传感器价格非常昂贵。”有敏锐商业思维的他,当时就立志要突破这一核心关键部件的国产化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