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行业动态 » 正文

破解科学仪器的“卡脖子难题”,江苏试点建设了这个……


  来源: 新华日报全媒体科教新闻部 时间:2023-11-06 编辑:清风
分享到:



为加快推进我省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完善开放共享服务体系,提高开放共享服务水平,推动国产科学仪器自主研发,11月1日,由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举办的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材料化学)成立大会暨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论坛在南京理工大学举办,省内十多家高校院所代表参加活动。



科学仪器“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


“仪器是认识世界的工具。”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和重要手段,更是重要的原创性科技成果。据不完全统计,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中,超过60%的物理学奖、70%以上的化学奖和约90%的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成果,都是借助各种先进仪器完成的。由于科学仪器研发周期长、技术壁垒高,国产科学仪器自主研发相对滞后,我国科学研究高度依赖国外的科学仪器,成为一个“卡脖子”的难题。

近年来,江苏省科学仪器自主研发进程不断加快。2011年起,江苏作为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首批试点省份之一,有江苏天瑞、苏州纽迈、苏大维格等多家企业获得国家重大专项支持,通过项目实施,在科学仪器自主研发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面对新一轮科技封锁和产业变革,破解科学仪器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迫切。”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何勇表示,此次材料化学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设立,将进一步推动材料化学类科学仪器国产化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同时充分发挥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平台优势,汇聚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合力,从整体上提升国产科学仪器质量,助力关键科学技术领域从“跟跑”“并跑”迈向“领跑”,推动材料化学类大型科学仪器的“进口替代”。

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工作如何开展,将采用怎样的研发、合作新模式?“中心的国产设备将由对应机组的专业老师开放运行,一是与中心现有的进口设备进行验证比对,形成阶段性使用报告,反馈设备厂商共同改进提升,二是面向全校开放共享,通过降低测试费标准、保障机时等措施,鼓励广大师生使用国产仪器,转变传统思维,以使用促提升。”南京理工大学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薛素林表示。



促进国产科学仪器研发与共享,高校来出招


如何促进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与开放共享,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一直在寻找破局之策。薛素林介绍,南京理工大学现有仪器设备10万余台套,其中40万元以上设备900多台。学校具有良好的国产仪器设备使用基础,在50万以上设备的存量资产中,国产设备占比45%。

在此次设立的材料化学类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学校积极与国产科学仪器企业开展合作,引进江苏鼎竑、国仪量子、厦门海恩迈等厂家的国产科学仪器。

记者了解到,南京理工大学也有多项自研科学仪器已投入使用。南京理工大学研发的多模态定量相位显微镜,是全球首台“计算成像”显微镜商业化仪器,无需染色标记,能够记录活细胞实时动态图像与数据,并且采用小型化结构设计。该成果在光学顶级期刊PhotoniX上发表首篇工程化文章,拥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获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学校分析测试中心研发的三维重构透射电镜样品杆及纳米针尖制样系统,已开发了两台套商业化设备,包括360°倾转全角度视野的三维重构透射电镜样品杆和能将铁杵“削”成纳米针尖的全自动智能化制样设备。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也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对于大型科学仪器如何进行有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科学仪器的利用效率?南京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石磊分享了学校的相关经验。“学校通过一套制度规范大仪运行管理,明确了大型设备购置论证、开放共享、考核评价、报废处置等全流程程序。为激励机组开放,学校通过测试费70%返还的形式,培养机组的自我造血功能,保障仪器平稳运行。”

在仪器设备的管理中,不仅有购置、研发新设备的工作,更要注重盘活老旧设备的使用资源,让其“枯木又逢春”。“针对功能局部丧失的老旧设备,要深挖设备残值,鼓励设备改装与功能开发,比如,学校分析测试中心刘吉梓老师,通过电镜样品杆的改装与自制,将老旧的单球差电镜与三维原子探针联用,实现了材料三维结构叠加单原子成分信息的四维透射电镜成像技术。对功能完全丧失的老旧设备,则用于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演示与拆装,打造拆装工坊,也让学生参与进拆装设备的过程,增强实践探索能力。”石磊说。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促进科研创新之风

关键词:科学仪器 卡脖子 开放共享    浏览量:460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