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的推出随即开启了势能和动能转换。其中,公司接连发布的40GHz、50GHz、110GHz矢量网络分析仪新产品,具有100%自主知识产权,部分产品已经实现客户交付。
据了解,目前国内仅有思仪科技与公司发布110GHz矢量网络分析仪,该产品主要对标国外巨头同类产品。“移动通信领域技术变化很快,应用场景又多,这么多年我们如果没有高强度的投入,不可能一两年之内,就把几个G的网络分析仪一下子就推到了110G;频率越高应用范围就得到了拓展,比如70G、90G分别对应汽车毫米波雷达测试、民航应用等。同时,没有高投入其他产品(包括频谱仪、信道模拟器等)也不可能那么快都进入到高频和毫米波时代。假设5G明年发布毫米波商用牌照,你如果没有准备好,那就来不及了。”冯跃军说。
提高关键核心器件国产化率
创远对研发的投入有多拼?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支出8541.14万元,占营收比例为71.30%;2022年,公司研发支出2.25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70.64%,过去三年累计研发支出为4.61亿元。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已申请专利423项,其中发明专利275项,拥有软件著作权145项,拥有授权专利共225项。
长期高强度研发投入依靠的不仅是自身“造血”。在冯跃军看来,公司跟随新三板改革一路走来,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受益者。据统计,创远先后在新三板融资三次,共募资3.55亿元,其中,2020年7月公司募集资金净额2.46亿元,募资主要用于5G、6G毫米波测试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等。
登陆北交所后,冯跃军的感受不仅是公司的内控得以规范和提升,规避了很多风险,而且未来资本运作空间更大,并且成为公众公司有助于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资本市场给我们的估值很高,这是压力也是动力。测试仪器行业特征是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以及国际化运营。创远的长期愿景是成为全球无线通信测试仪器的知名品牌,未来参与国际竞争是必然趋势,我们也已做相应布局,包括加强在北美和东南亚市场的拓展;其次,公司从2012年开始积极布局海外知识产权战略,目前已成功申请8项海外专利,其中1项德国专利获得授权(历时5年),1项美国PCT专利获得授权。”他向证券时报记者介绍。
展望未来,逐步提高包括芯片在内的部分关键核心器件国产化率是公司另一项长期任务。“如果你完全用商业芯片,一是成本无法下降,二是难以避免同质化竞争。特别是高端产品,需要更广的应用范围,比如110G网络分析仪中的芯片是我们定制和设计的,这样就形成了差异化,并降低了被‘卡脖子’的风险;未来我们将进一步积极探索与国内相关企业的合作,在更多核心部件上寻求突破,以扩大自身的竞争优势。”冯跃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