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产业需求,创新服务发力。省科技厅围绕我省7大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8个重点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创新链,全面启动科技服务综合体工作,为创新主体提供专业、精准、高效的创新服务。在智能传感器和半导体方面,实施2023年度重大科技项目12项,省财政合计支持2580万元,涵盖材料、芯片、传感器、装备制造、应用场景示范等方向,为提升产业链各关键环节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全链提升
“一谷多园”持续优化
沿郑州高新区科学大道往西,就能看到总投资60亿元的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启动区,这里已集聚传感器产业链核心及关联企业3000余家,综合实力居全国传感器十大园区第四位。
智能传感谷是我省打造智能传感产业集群的核心承载平台。“作为传感谷建设的先头部队,启动区内的产业布局完全按照产业链发展要素而建,规划有创业孵化大厦、中试基地、产学研基地、企业总部基地、产业集聚区及飞地孵化基地,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传感物联新高地。”启动区项目负责人刘鹏告诉记者。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将其列为河南省重点培育的28条产业链之一。根据2023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发布的《民营经济驱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研究暨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报告,郑州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百强”,位列河南第一。经过多年发展,智能传感谷的产业呈现加速集聚态势,形成了气体、气象、农业、电力(网)等多门类传感器产业链及批量生产能力。
截至目前,智能传感谷已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家。其中汉威电子、新天科技、光力科技等6家智能传感器上市企业,产业规模已由50亿元壮大至300亿元,年均增长45%。气体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5%,气体检测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5%,居全国首位。智慧水务、智慧环保、安全监测等整体解决方案成为行业标杆。
根据规划,智能传感谷将重点围绕智能传感器材料、智能传感器系统、智能传感器终端“三个产业集群”,发展环境传感器、智能终端传感器、汽车传感器“三个特色产业链”,形成千亿产业带。到2025年,智能传感谷将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郑州市智能传感器产业相关规模达到1000亿元,建设国家级技术中心3个以上,培育超100家高新技术企业。
与此同时,全省加速布局智能传感器和半导体产业链:洛阳市围绕智能传感器、电子特气、硅基电子功能材料等重点细分领域,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半导体材料制造基地;新乡市做大、做强、做优特色电子气体、芯片制造和芯片封测产业,新乡高新区半导体数字产业园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鹤壁市项目建设不断加快,仕佳光子产业链核心环节优势地位得到加强;南阳市重点在红外传感器、光敏电阻等领域发力,并向气体、火焰探测等工业领域应用拓展,高标准建设社旗县传感器高科技产业园区项目;郑州航空港区落地惠科、合晶硅片、龙芯中原总部等重大项目,与超聚变、比亚迪等终端项目形成产业链闭环,打造泛半导体全产业链生态群。
俯瞰中原大地,以郑州的智能传感谷为核心,智能传感器和半导体产业链已辐射四面八方。开封流量仪表、洛阳气象监测、新乡MEMS制造、鹤壁光电传感……各地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全省“一谷多园”的产业发展格局正在持续优化。
平台赋能
创新生态“枝繁叶茂”
进入我省搭建的“智能传感产业生态平台”,郑州一家传感器企业的研发人员上传需求后,很快就在平台上匹配到深圳一家企业,找到了研发急需的5G模组。“有了平台支撑,可以大大加快我们企业的研发速度,并降低成本。”企业负责人王斌兴奋地说。
据介绍,郑州智能传感谷启动区打造了行业首个产业大数据平台,汇聚产业全要素数据,组织产业上下游优质资源,构建起线上“传感生态圈”,如今已有1000余家企业入驻,涵盖3万多个产品类别,几乎可以满足企业所有需求,助力传感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为了构建良好的智能传感器和半导体产业创新生态圈,我省全力提升创新能级,高标准建设了墨子实验室、智能传感器产业研究院、智能传感器中试基地等省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省智能传感器研发服务平台,为技术创新、人才集聚、产业升级提供重要支撑。”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陶曼晞介绍,2023年以来,我省在平台建设方面力度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