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和而泰光明工业园竣工,其控制器业务迁至光明区。“起初,周边产业配套尚未完善,上下游的沟通交流较为有限。这些年在光明区政府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高新科技企业落户光明。尤其是近几年,光明区大力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链建设,为公司上下游产业链的融合创造了便利条件。”白清利说。
智能传感器领域,如何把一流技术转化成一流产品,需要工程型复合型实践型人才,尤其是光、机、电、算四大领域。深圳市智能传感行业协会联合秘书长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工艺方面,需要不停打磨调试。德国、瑞典做百年企业,不断打磨工艺,才磨出了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和高精度,这是经验的积累,这个时间很难压缩。”
此次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大会,中科飞龙、中科奇驭、博士科技、宇问测量、正宇兴电子、飞渡微电子、泉州昆泰芯、南京思摩特、磁正智能科技、茂捷半导体等10家企业签约落户。他们将在光明布局MEMS传感器研发中心、大湾区机器人研发中心、高层次人才培育中心、传感器封测基地、传感器芯片研发中心等项目,进一步助力光明传感器产业集群发展。
生态搭建
珠三角消费电子发达,拥有MEMS传感器的广泛适用场景。为更好地拓展市场,宁波柯力传感等一批长三角企业将南方总部布局光明区。
由深圳市智能传感行业协会引入龙头企业柯力传感,与光明科发成立投资公司,围绕柯力业务及产业链布局,打造集投资+研发+生产制造+公共服务为一体的柯力传感谷。目前已完成投资入园企业6家,布局力学、电量、光纤、气体、流量、光电等十多种传感器,形成“传感器森林”。
2022年6月,深圳发布培育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将智能传感器产业的重要程度提到一个高度。光明区承担着建设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中试熟化与产业示范区、产业集聚发展先锋区、核心技术重要策源地的发展重任,聚焦智能传感器设计、制造等环节。
2022年以来,光明区成功引进西门子工业软件、德融宝、汉威科技等优质项目。作为转型服务中心,智能传感器分布式科研创新平台德融宝也可以提供技术协作。
德融宝,全球最大智能传感器产业数字平台,由B2B平台IndustryStock所属企业德国媒体出版社有限公司所有。2023年,德融宝中国区总部落户光明。
“二战之后,传感器行业在全球发展起来,中国技术目前和德国还有差距。我们平台希望用3-5年时间缩短10-20年传感器的中德产业落差。”德融宝CEO曾树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传感器行业技术路径的多元和应用场景的丰富,使其有别于传统工业时代的价值链建设,是锚定需求的价值链。
落户光明后,这家特色化的传感器平台,致力于提高市场透明度,完成供需双方的多维度匹配。
“数据时代离不开感知,如安全方面需要对趋势做出事先预判,就需要感知,而感知不是一次性的,是持续的数据积累,发现趋势来进行判断,就要依靠传感器。以往我们粗放的管理,忽略了对它的需求。”曾树鑫说。
空间支撑上,光明规划了明湖智谷来打造智能传感器专业化片区,将陆续释放约一百万平方米的高标准产业空间来支撑传感器企业落地,满足企业从研发到生产的需求。光明还同步打造了凤凰广场、科陆、新菲光、美信达、招商局科技园5个专业特色园区,为传感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保障。
“光明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本体条件非常好,叠加科学城的研发、转化优势,在此基础上做提升,聚焦智能传感产业。”明湖智谷建设负责人黄景鑫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为更精准满足智能传感器企业的真实需求,团队前期在光明区产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进行了五十多家企业的调研走访,咨询了半导体、智能传感器等产业协会的专家,也邀请了专业工业厂房设计院参与设计方案讨论。而后进行需求汇总分析,历时大半年,设计出了符合目标产业门类生产需要的产业空间。
明湖智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设计了高标参数、高效物流,以及三废处理空间、甲类仓库、特气罐、高负荷双回路电力配置等专业配套,为战略新兴产业进驻提供满足生产需求的低成本空间。“产品的制定本身也是漫长艰辛的过程。深圳本身土地紧缺,企业在深圳拿地相对艰难。科技、人才及产业链是深圳产业发展的底色,这是企业留在深圳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我们园区尽可能为企业打造满足其未来研发、生产、办公需求的产品。”黄景鑫说。
“政府花了大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