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科学的源泉,但对国防计量人来讲,创新却有着更深一层的含义,可以说创新是国防计量的生命线。计量站主任刘蕴韬说,民用计量其配套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开放的,而国防计量,特别是国防电离辐射计量,与其直接相关的技术很难在公开文献中找到,相关领域的国外同行更是对其三缄其口。作为国防最高计量技术机构之一,计量站如何突破关键技术建立满足国防需求的最高计量标准,如何为国防核科技工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计量保障?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创新。
计量站位于北京西南郊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作区内,目前已具有4500平方米的现代化实验室,2000平方米的新实验室也即将破土动工。但在计量站创建之初,仅有两座年久失修的二层老楼和三间活动板房。为了能够让精密的测量仪器稳定工作,第一代计量站人毅然将较好的房间留给了仪器,将四面透风的房间留给了自己,在冬天最冷时,室内温度只有8摄氏度,上班时即使穿着棉衣、棉裤和棉鞋,也被冻得瑟瑟发抖。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建立起第一个中子源强绝对测量标准,该标准于1985年通过国际比对获得了计量互认,相关成果于1987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并于1990年8月为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反应堆启动中子源的强度定值,保证了核电站的顺利启动。
在国防科工局、中核集团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30余年的顽强拼搏与创新发展,计量站先后建立了最高计量标准装置19项,其中5项标准装置为国防独有,11项标准装置的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计量站所建立的国防最高计量标准装置满足了装备研制与试验、核材料与放射性同位素生产、核设施运行、核燃料循环与乏燃料后处理、核设施退役与放射性废物治理、核技术应用等领域的量值传递与溯源需求,在确保国防科技工业电离辐射计量的量值准确、数据可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