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新品快报 » 正文

共筑未来,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全球年会在京举办


  来源: 仪器仪表商情网 时间:2015-09-21 作者:荆楚
分享到:


       当前,产业转型成为各国的共识,各国都在积极布局和抢占新的战略制高点。德国提出了“工业4.0”国家战略;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推进“工业互联网”战略;日本、法国等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智能制造、工业4.0战略。
       宋显珠在致辞中讲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陆续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成立了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等,为中国走向工业强国开出了良方。他指出当“互联网+”遇上“中国制造2025”,将通过多种政策、生态环境、机制的形成,更有效地推动工业提质增效。在“互联网+”制造业方面,将通过制造业能力的提升,特别是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来部署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以及相应生态环境建设。他还提到,前期赛迪研究院参与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政策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在新的形势和时期,赛迪研究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制造强国目标,发挥研究院优势,为推进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和倍增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李毅中从投资角度探讨了《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实施路径。他指出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但仍需要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要同时发力;二是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三是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尽快形成新的增长极。要加快重大科技专项攻关,掌握新产业必须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要从全局出发,确定区域和行业分布,实行差别化发展。新产业要建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和互联互通的高起点上,防止低水平重复。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蕴育着新的投资机遇,但要选准方向、提升效能。
       王鹏分析了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的机遇和挑战。他指出要将四个效应转化为新的发展动力。一是创新效应。企业生产制造模式的重大变革创新,促进产业的新旧交替,形成大量新的市场需求和投资机会,推动整个制造业乃至经济的增长。二是融合效应。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融合,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从而促进整个经济结构的变迁和生产效率的提升。三是协同效应。信息技术加速在企业中应用,产业分工模式发生重大变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渗透到制造业各个环节各个领域,企业之间逐步形成一个全新的智能化的协同制造网络,带来全产业链价值的提升。四是先发效应。智能制造在全球的发展方兴未艾,我国企业如果先行一步,率先大规模应用,突破关键技术,并与我国已初具有时的互联网产业相结合,很有可能在这个领域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他还指出了我国制造业在理念革命、模式转换、国际分工等方面将面临的挑战。
       德国弗劳恩霍夫IFAM协会负责人Christian Ruther分享了德国工业4.0在生产工序创新方面的经验,结合案例介绍了工业4.0的概念、益处和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王建伟围绕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的时代背景、互联网与工业化融合带来的三大转变、工信部在“互联网+”方面开展的工作及进展、关于推进“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的初步考虑等内容,发表了题为《顺应互联网+趋势,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演讲。
       创客全球孵化器、硅谷创客资本、华制国际CEO赵胜,GE工业互联网大中华区总经理杨涛、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科技研究所副所长张义忠教授,分别就全球视野下的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通往下一次的工业革命、智慧升级中国制造等话题发表了主题演讲。大会由华制智能董事长夏妍娜女士主持,中国工业评论杂志社社长冯钢出席了本次会议。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德国STAUFEN、德国SAP、德国西门子、美国通用电气、中兴通讯、红领集团、新松机器人、沈阳机床等单位的代表近500人出席了大会。

关键词:互联网+,工业4.0,中国制造2025    浏览量:695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