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19日,中科院第十五届公众科学日将在全国120个院属单位举办,今年公众科学日的主题为“科技强国、科普惠民”,将向社会全面展示中科院近年来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和重要科学进展,让公众感受浓厚的科学文化氛围。
届时,中科院院属各研究所将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野外台站等科研基础设施,让社会公众走近科学。其中,人们可以走进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的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同步辐射实验室等10余个科学研究实验室,还可以走近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的载人航天空间应用任务现场、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的近海综合科学考察船、紫金山天文台的天文望远镜等。
同时,在中科院物理所,人们不仅能看到空气的舞蹈、隐身装置、奇妙光谱学、激光打气球、环球科学、玩疯了等一系列有趣酷炫的项目,还有红外光谱仪、高压低温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测试系统、磁控溅射仪、综合物性测量系统、超导量子干涉仪等一系列的科普。在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人们还可以倾听科学大咖讲故事、体验大型科研仪器的魅力、斑斓的反应世界。通过这些活动的举行,有利于拉近了人们与科学仪器的距离,更好地关注到科学仪器的作用。
一个国家科研仪器的研发水平不仅反映了其科研实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础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中,68.4%的物理学奖、74.6%的化学奖和90%的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借助各种先进的科学仪器完成,或直接与新仪器方法或功能的发展相关。同时,这些仪器不仅在高精尖项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在安全、食品、环境等行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科学仪器和技术仍在向前发展。然而,我国科研仪器的发展仍然面临基础薄弱、核心技术尚未突破的困难。科研仪器的短板急需弥补。
为了推动科学仪器的研发,我国实施了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项目。在2018年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中,共立项53个项目,中央财政经费共计51960.36万元,涉及的项目主要有宽光谱高灵敏电子倍增CCD成像探测器、高精度高空多参数监测传感器、小型化高精度姿态传感器以及高精度光声光谱检测仪等。
通过公众科学日活动的举办,全面展现科学研究在服务国家发展、创造美好生活、塑造人类未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利于让人们更加了解到科学仪器的神奇,关注到科学仪器的发展,提高科学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