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两家工程机械公司占了全球20%的市场
工程机械的主要客户是建筑和工程的承包商,而美国本土的建筑工程产业并不发达。显然,美国的工程机械产品主要依靠的是海外市场并且在海外市场上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出海,对中国品牌来说不是选择,而是必须。
虽然美国工业总体上在萎缩,全靠高科技在撑着,但美国企业的市场份额仍然足够让中国企业流口水了——卡特彼勒享有16.2%的市场份额,比中国厂商加起来都多。
医疗器械产业也是如此:五百强名单上仅有两家医疗器械企业,一家是美国雅培,另一家是总部位于爱尔兰的美敦力。然而,后者只是注册在爱尔兰,实际的运营总部仍然在美国,骨子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美国企业。
在制造业的比较中,比较让我关注的是汽车和制药产业。汽车行业中,美国福特和通用分别排名31/500和40/500,而上海汽车排名52/500,在2019年,上汽排名39/500,高于宝马、日产、现代等品牌。
2020年,上汽集团旗下销售了150多万辆大众系汽车,146万多辆通用系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则堪称是国产之光,卖出了160多万辆。凭借着强大的营收,上海汽车排名很高,但如果没有五菱这种国民神车在扛着,恐怕上汽的收入最终全是靠的合资品牌。
上汽的销量主要还是靠合资品牌
在制药行业里,世界收入最高的制药企业是中国华润。排名79/500,营收超过900亿美元,比辉瑞、诺华、默沙东、拜耳、葛兰素史克之类的世界顶级药品企业都要高。
我认为这个数据太过于诡异且违反常识,应该是《财富》杂志把整个华润集团都算进来了,毕竟华润也有制药部门,勉强也算是药企。另一家中国药企,中国医药集团,主要业务是药品经销,其实严格来说不该算是药企的。
三、消费产业:美国全面领先,中国消费贡献不足。
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美国消费类企业有19家,中国只有两家,一家是苏宁易购,一家是屈臣氏的母公司,李嘉诚的长江和记。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光顾的商超、饮料、食品、文娱、个人护理、服装等常见的消费品公司中,没有中国品牌的身影。
是的,消费品没有什么高科技,没人会用消费品来“卡脖子”,我们也不可能被消费品卡脖子。但工业革命之后的现代经济体,已经完全没办法离开消费了。美国以科技为代表的高级制造业的确很强,但这并不是美国经济最大的支柱,实际上,美国GDP的70%都是靠居民消费撑起来的。也就是说,三亿美国民众的消费规模约等于整个中国的GDP,而中国消费对GDP的贡献,只有34%。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国消费力一日不解放,中国经济就一日无法超越美国。
中国的消费活力完全没有释放
美国的超市中堆满了各种Made in China的产品,我们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国内市场,却没有哪怕一个风靡全世界的消费品牌。大概这就是中国产业的苦涩之处吧——在产业链上,我们仍然处于较为低端的“代工厂”“加工厂”地位,像是设计、品牌、渠道这种有油水的部分,都被别人瓜分了。
四、高新技术产业:中美的核心竞技场,台湾是关键节点。
现在,高科技产业已经成为了中美竞争的“主战场”。以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无疑已经成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电子电器生产商中,中国有六家企业上榜,分别是:鸿海精密仪器(台资),和硕(台资),美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海尔,格力。美国只有霍尼韦尔一家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