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2021年亚布力论坛年会上,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发表了闭幕演讲,回顾了他在科技创新路上遭遇的重重不易。
红外探测器技术,是夜视、夜战、精确打击等等高科技武器的最核心技术。黄立说,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对于红外热成像芯片技术,一直实施着严密的技术封锁,即便是在与中国交好的“蜜月期”,美国也没卖过这种芯片给中国。可见该芯片的研发难度之大,成果之重。
面临彼时几近一无所有的芯片困境,黄立用“艰苦卓绝、筚路蓝缕”来形容这段创业历程。通过十年的努力,高德红外终于自主研发出了高端芯片,在百万像素级双色波段红外探测器等领域,已达西方最先进的水平,其中有两个关键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地位。
黄立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以下为演讲全文(有删节):
我的创业之路,是一条艰苦卓绝、筚路蓝缕的科技创新之路。
我的本科和硕士都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硕士研究的方向是红外热成像,毕业后在电力系统行业也做了很多红外方面的研究。因为学习成绩不错,再加上对科技的这种爱好驱动,我也曾做到了行业的牵头人,但我还是不甘寂寞。在改革大潮的影响下,特别是在下海先驱那种创业精神的感染下,1999年,我用攒了12年的30万元注册了高德红外公司,它是一家根正苗红的民营企业。
大家都知道,科技背景出身的创业者大多很单纯,既没有社会关系,也没有其他支持,就靠技术本身。从创业之初,我就想得很清楚:我们理工男没有别的本事,就是搞好本分,当一个工匠或者科学家,如果当不了科学家,就当工程师,把企业做成高科技企业。一辈子很短,我们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不错了。公司创立到现在,虽然创业过程艰难曲折,但我们还是沿着一个大的方向和行业在做事情。
我们研究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理解成一种摄像机,但是这种“摄像机”拍的不是肉眼可见的图像,而是红外图像。所有的物质都会有分子运动,分子运动就会辐射红外线,这种光线客观存在,只是肉眼看不见。它非常微弱,也会受到温度、温差、表面材料的辐射特性等因素影响。温度越高,辐射越强。测温已经成了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一大应用场景。
红外热成像技术有如下特点:
第一,在完全无光的情况下,它能看到几十公里外的目标。如果背景比较干净,它甚至能看到几百公里外的目标。这种技术不需要像雷达一样发射任何电磁波,它可以穿透雾和烟,还能看到隐蔽目标。如果车上安装了伪装网,它也能发现。
第二,它非常敏感,除了大量用于民用以外,还大量用于国防。西方国家对它的封锁严而又严,因为它是夜视、夜战、精确打击等等这些高科技武器的最核心技术。美国运用这种技术打伊拉克、利比亚,就像是“明眼人打瞎子”,这不是战争,而是屠杀,因为被打的一方毫无还手之力。这样的技术,西方国家也自然会对中国严密封锁。
这种技术最主要还是集中在“红外探测器”芯片上,这颗芯片能把红外线转换成电信号。西方有些国家偶尔会卖给我们一些低端芯片,我们最开始也会在欧洲买少量低端芯片做测温仪等。但西方一直封锁高端芯片技术,从未对中国开放过。即便是美中还处在“蜜月期”时,美国也没卖过一颗这种芯片给中国。西方国家对红外探测器芯片的封锁,比对华为、中兴等手机芯片的封锁,要严密的多得多。
非典时期要控制高温人群流动,这是防疫重点,当时我们一接到武汉市领导的电话,就立马重新组改仓库里各种电力系统,用于机场、码头测温,效果非常好。当时全国基本99%的产品都来自我们一家,这也基于我们员工的努力。因为此前高德红外的测温系统主要用于其他工业领域,并没有专门用于非典的测温系统,从非典爆发到结束也就短短一个月,员工们连夜加班加点,熬了三四天,终于设计出适用的测温系统,这些设备很快就布满了主要的机场和码头。
不过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当时拿到的进口许可证只有1000支的额度,而用于各大机场、码头等控制人流的关键地方不到900支,这是当时控制疫情的总设备量。虽然数量不大,但它还是起到了巨大的贡献,受到了政府表扬。可见,这颗芯片对于整个行业和中国来说,是有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