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传感器向着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的方向加速发展。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传感器产业链。京津冀地区比如北京以高校和重点实验室的研发设计为主导;珠三角地区重在制造,以产品带动应用;中西部重点城市结合自身优势,发展标准化试点应用。
感知芯视界编辑部近期推出“各地传感器产业发展情况系列专题”。下面来看专题中的第三篇——北京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情况与规划。
今年7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关于推动北京市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北京将怀柔打造成高端仪器和传感器硬科技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提供有力支撑。
关于北京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情况与规划,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创新资源和创新活力
创新离不开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的融合、集聚。近日,泽平宏观和智联招聘联合推出“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从结果看,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市人才吸引力指数自2016年的第1位四年后重回榜首。
从创新资源和创新活力来看,据查询北京市政府官网5月6日新闻获悉,北京是中国科技人才资源密度最高、质量最优的地区。北京有90多所高校,1000多家科研院所、近100万在校师生,中国顶尖人才和实验室一半在北京。北京集中了全国80%的天使投资人和1/3的股权投资机构,风险投资累计金额在全球仅次于硅谷。平均每天新设立的创新型企业近200家。独角兽企业80家,居全国首位。
在创新制度方面,北京北京围绕科研管理、绩效评价、科技成果权益、长期资本支持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突破,比如:
出台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28条
组建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中心等多个新型研发机构,通过这些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形成长期稳定的支持和开放灵活的用人机制
建立规模为300亿元的科技创新母基金,带动和吸引社会投资,资金投入期限可达10-15年
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实现科研人才盼望已久的“自己生的孩子可以自主培养成人了”
二、传感器产业生态与龙头企业
编辑部经查询调研,北京已不断完善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链。其中研发设计端最为突出。北京汇聚了国内研究智能传感器的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其中,北京大学的4英寸生产线是国内最早提供MEMS代工的生产线之一。同时,北京还拥有重点科研机构、联盟组织、展览会和产业园,目前已形成了智能传感器技术研发设计、芯片制造方面的产业优势。
编辑部从传感器产业链角度,列举了上中下游不完全的企业名单(排名不分先后,欢迎补充):
研究与开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中科院微电子所、中科院电子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材料及设备:北方华创、北京埃德万斯离子束技术研究所
设计:兆易创新、水木智芯科技、中星微电子、北京青鸟元芯微系统、北京耐威科技、北京宝力马传感技术、北京思比科微电子、芯福传感器技术、北京久好电子、中科银河芯
制造:赛微电子
应用:小米通讯技术、锤子科技、联想集团、驭势科技、北汽、小马智行......
三、怀柔区:打造高端仪器和传感器硬科技产业基地
据了解,北京市将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列为全市十大高精尖产业体系的29个细分领域之一。今年7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关于推动北京市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指出,以怀柔科学城建设为重要契机,将怀柔打造成高端仪器和传感器硬科技产业基地,为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提供有力支撑。
《方案》重点任务分为3个时间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