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雾是高速公路上的“流动杀手”,对团雾进行预警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近年来,大雾及团雾成为秋冬季交通事故、特别是高速公路重特大事故的重要元凶。由于团雾具有突发性和局地性,监测预警难度极大。
高速上的“流动杀手” 突发性强能见度低
“团雾”是由于地面辐射冷却,使贴近路面的空气变冷而形成的,其本质也是雾,出现在大雾中数十米到上百米的局部范围内,但雾气更“浓”、能见度更低,因此又被称为“雾中雾”。而高速公路由于路面白天温度较高,昼夜温差更大,更有利于团雾形成。
在团雾外,往往视线良好,一旦进入团雾内,则会一片朦胧,能见度通常只有十米到二十米,甚至更低,且突发性很强。因此,团雾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极具危害性,易在车流量大的路段引发多车追尾事故。雾天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平时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是名副其实的高速“流动杀手”。
南方秋冬团雾最高发 清晨夜间为多发时段
团雾的形成需要两个主要条件,一是低层水汽充沛、空气湿度大,二是昼夜温差大且风小。南方的秋冬季节往往很容易满足这两个条件,据统计,年均发生10次以上团雾的高速路段中,中东部的长江沿线及江南一带都是团雾的重灾区,位于湖南和四川的最多,超过百条。
国产商用团雾监测预警雷达面世 或将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日前,由国内自主研发的一款商用团雾监测预警雷达在安徽合肥面世,对团雾的定位精度可达7.5米。
安徽中凯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负责人周剑介绍说,这一团雾监测预警雷达由该企业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所共同合作,历时2年研发成功,其核心探测单元为团雾监测预警与能见度测量合成光学雷达
“团雾”往往出现在大雾中数十米到上百米的局部范围内,雾气更浓,能见度极低,且不断变化。
“团雾监测预警雷达是基于光学遥感技术开发而来,内部有一个激光光源,在工作时,发射出来的激光照射到大气里,会使颗粒物产生后向散射,而雷达内部的光学望远镜系统会将散射光信号转为电信号,并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分析,从而对团雾进行定位,目前定位精度可达7.5米。”周剑说。
据介绍,这一雷达具有两项特点使其能够满足商用需要:一是能够探测出团雾区与非团雾区的界线以及雾区可见度;二是光源发射和工作原理的改进,大幅降低了成本。目前,该系统的激光雷达自动采集和防护的方法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预计2018年将实现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