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走进中电科仪器仪表公司,了解他们研制我国第一台固态信号发生器背后的研发故事。
1968年,在陕西凤县的深山里,“大三线”建设的热潮正如火如荼。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06研究所(现中电科仪器仪表公司第41研究所)也扎根于此,一群心怀梦想的年轻人在这里播下民族仪器事业初心和使命的种子。
从播种、开花到结果,41所锻造的第一把利剑——全固态微波信号发生器,用了近10年的时间。
那是一段极其艰苦的岁月,又是一段极其难忘的岁月。
与“地方病”抗争,与时间赛跑
信号发生器是微波测量仪器中应用范围最广泛的仪器之一,被应用于各类整机、系统及部件、元器件的测试中,用来提供激励或模拟仿真信号。赵继业是国内负责研发全固态微波信号发生器的负责人,回忆起那段青葱岁月,现年81岁的赵继业仍然记忆深刻。
“我们当时地处秦岭大山深处,时常面临很严重的‘地方病和地震、洪水、塌方、泥石流等气候灾害。生活供应困难、研制条件更十分不利、职工情绪不稳定,科研条件本就艰苦,课题组成立的时候,没有一个好消息。”在当时的研发背景下,国内微波实验室的装备主要是苏联生产的仪器,三公分波段信号发生器采用反射速调管,其频率范围、频率精度、稳定度等都不理想,研制性能更好的信号发生器迫在眉睫。
然而,在仪器研发设计过程中,没有成形的产品作参考,整个过程宛若驾着小船,一桨一桨的游荡在漆黑的海洋中。
“项目最难的点,其实还是科研条件太差,因为单位建设工作投入了太多精力,科技人员长期脱离科研工作,研发思路很难确定,很难获取有效的科研资料作为参考,关键元器件、完成加工协作等工作的难度也是难上加难”。在最低限度的科研条件下,国防建设的需要却显得更加迫切。
玉汝于成 用艰苦奋斗浇灌事业果实
那段时间做课题攻关,所内面对的压力非常大,既要三线搬迁又要技术攻关,每一名职工都是既要干体力活,又要干脑力活。
此外,仪器市场也面临一种“内忧外患”的局面,市场开放以后,当时国内的几家仪器企业都破产或者转行,测试测量仪器的军工重任几乎落到刚起步的41所这里。面对市场上发展强劲的惠普等品牌,必须确保既要在艰苦的市场环境下生存下去,又要完成科研攻关任务。
于是,科研人员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一边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一边还要奋力攻关。
“当时在凤县进行科研攻关的时候,时不时就会有山洪冲垮运送补给的道路,断电断粮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有一名同事在加班回家的路上,还与一头黑熊‘不期而遇’,走也不是,进也不是。”说起那段奋斗的岁月,赵继业仍然历历在目。
苦心人,天不负。
1978年,41所研发出全国第一台全固态微波信号发生器,课题顺利通过技术鉴定,还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课题组在没有样机参考的条件下,立足国内元器件水平及本所加工条件,通过创造性的自主设计,最终全面达到并超过了课题指标,既是国内首创,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新开发的信号发生器无论从技术思路还是工艺设计上,都进行了不少的创新。WTX-3信号发生器采用了新出现不久的微波体效应器件,实现了仪器的全固态化。同时采用矩形波导谐振腔,以提高腔体Q值,频路稳定度得到大幅度提高;用精密机械传动装置修正其调谐曲线的非线性,频率精度也得到了保证。
全固态微波信号发生器,打响了中国仪器事业自主创新的第一枪。此后,秉承“未知世界探路先锋”的中电仪器人,从三线建所、到整体搬迁、到40/41所一体化管理,再到中电仪器现代企业成立,在50多年的创新图变中,收获共计一百多项“中国第一”。
面向未来,仪器仪表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主编/王启南 编辑/孙雷 通讯员/孙雷、王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