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业界对Sub-6GHz频段的熟悉,毫米波在为5G打开了一块新天地的同时,也为测试测量领域带来了一块亟待开采的“无人之境”。信道特性的未知性,天线阵列的难测试性以及后续OTA测试的高要求,都使得毫米波测试困难重重。
5G毫米波测试的多重困难
NI用集成化的方式,将其算法部署到FGPA,并提供不同频段的雷达头,对应5G场景化的应用推出了实时带宽高达2GHz的NI 毫米波收发仪系统,很好地解决了测试设备功耗及尺寸大小的制约因素,甚至方便一些客户随身携带进行外场测试,例如信道测量等。
据马力斯介绍,其实在5G非常早期,很多客户在进行毫米波领域设计原型的时候,就选用了NI的毫米波收发仪系统,例如NOKIA。由于统一源于NI以软件为中心的理念,这套系统同样适用于测试场景,只需将其软件进行版本升级以满足测试的指标和规范即可,例如,部分NI客户已经将其用于77GHz汽车毫米波雷达的测试。“只需更换前端不同频段的射频头,这套毫米波测试方案即可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要求,”马力斯补充道,“特别是高达2GHz的实时带宽同样非常适应一些研究所和高校的高带宽前景应用。”
NI推出实时带宽高达2GHz、可灵活更换前端射频头的毫米波收发仪系统。
作为5G首批“开拓者”,“NI其实很早之前就已经介入5G研究,”马力斯强调道,从2010年成立NI全球射频通信领先用户计划至今,从国外的AT&T、NOKIA、Intel、NTT Docomo、SAMSUNG、 Facebook等到国内的东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WiCO)等,NI早已在全球范围内编织了一张5G商业网。
NI早在2010年就已推出全球5G射频通信领先用户计划
加速5G领域半导体测试从概念到落地,NI的优势正是其一直坚守的以软件为中心的战略。
当前,5G进入快速商业化的时间节点,“NI利用前期所积累的软件优势,基于其以软件为中心的平台,凭借PXI的定时、同步技术,可以帮助客户快速应用到自身的5G商用化进程中,”马力斯总结道,“不论是5G设计公司还是后期的量产测试,NI都会有很好的切入,而这都是源于NI从1976年成立至今始终坚守、投入并携手合作伙伴、客户一起共建的以软件为中心的测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