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一些机械设备和仪器已经可以实现自主的生产、研发和制造,而在气体分析其仪器的研发、生产过程中,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一直是衡量仪器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我国相关生产企业的主要问题,本文就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结合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改善意见。
引言
1993年,我国召开了“大型空分设备国产化研讨会”,由机械工业部和气体分离设备行业协会联合组织开展,这一会议标志着我国在大型空分设备领域的发展具有了突破性进展,截止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少数具备自主生产大型空分设备能力的国家之一了,相关技术逐渐追赶上了先进国家的水平,但在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解决分析仪器稳定性可靠性的途径
1、努力提高对分析仪器稳定性可靠性重要意义的认识
在我国的仪器仪表行业发展过程中,分析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之一困扰着业内人士,并且在我国的仪器仪表行业十二五规划中,这也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1)在相关的“发展规划”内容中有提到:我国国产仪器在性能和质量上与国外先进国家有着不小的差距,主要是在基础和核心技术上的研究工作不足,并且对外部环境对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所能造成的影响缺乏考虑,从而导致了在高端仪器的生产过程中可靠性和稳定性不够,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
(2)在我国仪器制造行业中,大多企业对生产工作都有以下的误解:在自身生产的产品中,往往对质量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就可以了,并且,很少会对产品进行自主的研发和改进,并且在现有产品的质量上也得不到保证,尤其才传感技术领域,更是如此,再者,性能的表现也不够稳定;在传感器和整体分析仪的研发工作中,关注方向过于片面,往往只考虑了仪器的灵敏度而忽略了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在一起研发工作中,仅仅将研发的方向放在了软件方面,而在硬件方面则缺乏足够的研究力度,这也是仪器稳定性可靠性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2、影响分析仪器稳定性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1)仪器存在不合理的设计内容或设计上的缺陷;
(2)仪器内部的零部件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从而无法完美实现仪器的功能;
(3)在仪器的制造、维护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足。
3、解决仪器稳定性可靠性问题的方向
(1)改善仪器稳定性可靠性的根本在于对仪器的整体设计,也就是说在设计、材料选择、零部件加工、安装、性能调试、投入使用等一系列过程中,都应该制定严格的标准并准确无误的执行。
(2)在生产过程中开展质量控制工作也是保证仪器可靠性和稳定性的主要工作,严格执行设计方案,对仪器各个环节的生产制造进行管理和监督,严格控制质量,从而实现仪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关于气体分析系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