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人工智能成重点领域 千亿级产业集群将崛起
多地吹响新基建项目投资“集结号”
《经济参考报》5月14日刊发题为《多地吹响新基建项目投资“集结号”》的报道。文章称,随着国家对新基建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地方版新基建相关政策路线图日趋清晰。近半月来,包括江苏、上海、天津以及广州、昆明等多地连出新政,围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投资规划一批千亿、万亿级新基建项目,并谋划千亿级产业集群。浙江、成都等地正在酝酿新基建专项规划和投资指导意见。业内预计,到2025年,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的投资将达10万亿元,带动相关投资累计或超17万亿元。
5月以来,地方新政频发,其中加大新基建项目的投资与落地力度依然是重头戏。广州11日新签约16个数字新基建项目,总投资额566亿元,覆盖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产业等;上海7日发布的新基建方案提出,未来三年将实施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预计总投资约2700亿元;昆明日前也明确将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及物联网、“智慧+”等领域打造新型基础设施,重点项目394个,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589.84亿元。
根据赛迪智库近期发布的《“新基建”发展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新基建直接投资将达10万亿元,带动投资累积或超17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基建项目的落地,一批千亿级的新基建产业集群有待崛起。例如,广州将开展人工智能场景构建行动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行动,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8个重点产业集群,实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重庆近日也表示,到2022年形成千亿级5G产业集群。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副所长周游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新”体现在新产业、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从政府层面上看,用地、用能和资金等配套政策应加紧落实。特别是在资金使用方面,传统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可能难以满足新的投资模式需求,需要积极实行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合理调整和变动,同时规范并推动PPP融资模式,引进私人资本提高效率,拓宽融资来源。
记者从发改委获悉,下一步将研究出台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有关指导意见,以提高新型基础设施的长期供给质量和效率为重点,修订完善有利于新兴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准入规则,并抓好项目建设。(新华网 记者 郭倩)
地方新基建施工图渐明 二季度投资增速将反弹
地方版的新基建相关建设方案正在加速落地。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14日,全国累计有十余个省份或地区出台相关方案计划。业内人士表示,政策引导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但不同地区的基础不同,结合自身条件循序渐进是最优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持续发力,为基建投资项目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二季度投资增速将明显反弹,相关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下半年将会体现的更明显。
地方新基建
新政密集发布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明确新型基础设施是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近期中央多次强调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仅5月上旬,上海、江苏、山东青岛、贵州、甘肃、云南昆明等多地出台政策文件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记者注意到,这些文件主要围绕5G、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在部分文件中,明确了新基建发展的量化目标。如:《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 (2020-2022年)》的通知提出,明确未来三年新建3.4万个5G基站;加快布局全网赋能的工业互联网集群,建设100家以上无人工厂、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带动15万企业上云上平台等;贵州省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六网会战”中,在互联网方面,将加快5G网络建设,力争建成5G基站2万个,实现县县通5G。计划完成投资160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