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智能电表、智能输配电、传输网维护)。由怀柔区政府、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牵头,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委、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等应用责任单位,聚焦输配电、充电桩、储能、节能环保等领域,通过央地合作、招商引资、企业孵化、“揭榜挂帅”等方式,打造央地共建智能电网示范项目,突破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电感传感器等3种以上系列传感器产品,形成智能电网综合解决方案,在怀柔区打造央地共建产业示范区,支持项目示范应用推广,培育2家以上智能电网及相关领域企业。
自然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海洋环境监测、地质环境监测)。由怀柔区政府、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牵头,联合市公安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城市管理委、市水务局、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等应用责任单位,通过招商引资、企业孵化、“揭榜挂帅”等方式,建设自然环境监测综合示范项目,突破土壤温度传感器、空气湿度传感器、大气环境传感器、地质环境监测传感器等3种以上系列传感器产品,建设具有全国标杆效应的自然环境综合监测示范项目,形成自然环境监测整体解决方案,在怀柔建立自然环境综合监测示范基地,培育3家以上自然环境监测领域企业。
3.瞄准企业孵化与培育,建设企业培育服务体系
(1)设立传感器产业发展基金。由怀柔区政府、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科委牵头,发挥市科创基金等市级基金作用,争取央企资金支持,联合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市级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发展基金,基金总规模10亿元。开展股权投资或企业并购,加速企业聚集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共同推动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发展。
(2)完善重点企业培育生态。由怀柔区政府、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牵头,争取央企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申报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和市级产业创新中心,建立科学仪器和传感器硬科技加速器、产业创新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持向传感器领域重点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开展科学仪器和传感器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技术迭代和示范应用。
(二)2023-2025年:深化完善企业培育服务体系,加快形成传感器产业集群
由怀柔区政府、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牵头,联合市财政局、市商务局等单位制定配套扶持政策,通过创新平台及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完善覆盖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成果转化、测试验证和产业化投资评估等环节的企业培育服务体系,通过支持示范场景推广与复制,为品牌产品、企业创新与拓广市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支持高端仪器和传感器展示交易中心建设,依托怀柔区高端会议会展资源,为国内外仪器和传感器企业新产品全球发布、展览展示、技术交流、洽谈会商等活动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服务。持续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持续完善“政、产、学、研、用、服”六维一体的现代服务体系,引进100家以上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优质企业,加快形成传感器产业集群。
(三)2026-2030年:持续提升价值链,不断完善生态链
1.持续提升价值链。由怀柔区政府、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牵头制定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化专项政策,针对传感器产品产业化进行持续引导和推进,持续评估效果,按照产业化层次、阶段、步骤实施分段评价与考核,并进行动态调整,引导传感器产品与技术不断迭代发展,推动传感器产业以集群化方式发展。
2.不断完善生态链。由怀柔区政府、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市财政局牵头,联合科学仪器和传感器行业组织和重点企业,发挥政府采购扶持自主创新作用,打造2-3个传感器领域的国际知名品牌,形成传感器规模化产业优势,实现仪器仪表和传感器产业千亿规模目标,不断完善传感器产业生态链。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推进机制
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怀柔区政府、市科委牵头,市有关部门、单位及应用责任单位参与,建立市区联动的传感器产业集群建设工作小组。加强对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研究分析,统筹考虑平台、基金、对外合作等要素,建立定期调度机制,不断完善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和措施。
(二)加强统筹规划
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负责,将传感器产业列入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支持。加强统筹规划,着眼于传感器应用需求,制定细化年度实施方案和具体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