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法规标准 » 正文

车载激光雷达国家标准将出炉,禾赛科技、百度等企业牵头起草


  来源: 时代汽车 时间:2021-11-03 编辑:清风
分享到:



近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子与电磁兼容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电子分标委”)组织召开了《车载激光雷达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标准起草组成立会,来自全球汽车主机厂、激光雷达公司及技术机构的五十余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初步确立了车载激光雷达的标准体系构成和标准研制工作的计划与分工。


汽标委组织召开车载激光雷达相关标准起草成立会现场


在国家标准方面,上海禾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赛科技”)作为牵头单位,百度作为联合牵头单位,共同负责国标GB/T《车载激光雷达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的制定。禾赛科技和百度分别作为激光雷达和自动驾驶行业的领导者,将协同三十余家行业领先企业和机构,一起推动我国车载激光雷达标准的落地工作。


汽标委“关于发送国家标准《车载激光雷达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标准起草组成立会议纪要的函”附录截取


在行业标准方面,华为和禾赛科技联合牵头负责制定QC/T《转镜型车载激光雷达》,禾赛科技和万集联合牵头负责制定QC/T《机械旋转型车载激光雷达》, 速腾和万集联合牵头负责制定QC/T《MEMS型车载激光雷达》。


GB/T是国家(推荐性)标准的代号,QC/T是汽车行业(推荐性)标准的代号,前者是国家标准,后者是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


从汽标委的标准起草会议纪要函中,可以看出对于标准完善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意见」,在基本框架上增加了自检、故障报警、启动时间、唤醒功能等更加实用的功能,结合实际场景进一步区分了高速物体运动状态和高动态场景的点云性能要求等。


「意见」还对于激光雷达的测试条件做了进一步规范建议,例如试验室的光源,测试板的反射率;对于具体的测试布置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对于人眼安全给出了莱茵提供的IEC标准参考;对车规环境测试也给出了全面的要求。


每颗车载激光雷达需要经过严苛的车规环境测试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意味着车载激光雷达将逐渐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为汽车主机厂和激光雷达厂商在未来的前装量产合作提供了参考基准。


总体而言,车载激光雷达标准的制定将可预见地为行业带来以下好处:


一是规范行业语言,将各家不同标准下的性能描述进行统一,帮助下游客户在一致的标准下对比产品,减少甄别门槛,例如用特定的反射率物体、特定的光照环境等衡量激光雷达的测远能力,这将终结自说自话、缺乏标准的夸大宣传;


二是规范测试标准,筛选和完善对激光雷达上量产车的性能要求;


三是规范产品安全,设立合理的安全门槛,例如人眼安全、车规环境测试条件等,维护了行业的理性,最终达到维护消费者安全的目标。


随着2021年大量的汽车品牌爆发式地开始在新一代车型上布局L3高级辅助驾驶,中国自主品牌对于激光雷达的应用探索引领全球,在国际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例如造车三势力之一的理想汽车,将在未来车型上搭载禾赛科技混合固态激光雷达。


禾赛科技混合固态激光雷达AT128装车示意和实测点云


根据Yole 的研究报告,至2025 年,全球乘用车新车市场L3 级自动驾驶的渗透率将达约6%,即每年将近600万辆新车将搭载激光雷达。沙利文报告显示,2019至2025年激光雷达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83.7%。



至此,激光雷达作为L3高级辅助驾驶智能汽车的必备传感器,也步入了关注车规、关注量产的新纪元。中国作为新能源智能汽车强国,及时推动车载激光雷达相关标准的制定是行业和历史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车载激光雷达 国家标准 禾赛科技    浏览量:11697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政策法规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