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体系认证是指第三方(社会上的认证机构)对供方的质量体系进行审核、评定和注册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审核、评定和事后监督来证明供方的质量体系符合某种质量保证标准,对供方的质量保证能力给予独立的证实;ISO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是指“由ISO/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下面将为你介绍质量体系认证与ISO9000标准的相关法律知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质量振兴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速度是个战略问题,质量也是个战略问题。近几年来,贯彻ISO9000标准,开展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促进质量振兴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规范市场行为的重要内容。企业通过贯彻ISO9000标准,提高了自身整体管理素质,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有力地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
1. 质量体系认证的由来与发展
质量体系认证,是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和市场贸易的需要,作为一种外部质量保证的手段逐步发展起来的。
顾客采购需要了解供应商产品的质量,以确定合格的供应商。起初这种质量保证要求仅仅表现为供应商自我声明的方式,随后出现了顾客对供应商亲自作出产品检验和评价,即“第二方评定”的方式,随着产品结构、性能的日益复杂化,技术含量的日益增高,面对专业化生产发达的国际贸易市场,顾客不仅关心对供应商提供产品质量的评价,更关心供应商持续稳定提供给合格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
与此同时,顾客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检验与评价能力,供应商又疲于接待大量顾客的第二方评定,这时,由第三方来证实产品质量的现代质量认证制度便应运而生。
现代质量认证制度包括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前者基于产品样品的检验和随后的抽样监督检查,但由于过程复杂,费用较高,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也越来越短,顾客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便更多地转向了对供应商设计、生产、安装、服务质量保证能力的评定,即通过供应商的质量体系来证明供应商具有持续稳定地生产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的能力。近年来在质量保证活动中,质量体系第三方认证注册得到日益广泛的开展。
2. 质量体系认证的涵义和开展质量体系认证的意义
企业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依赖于其设计生产等一整套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全面控制及整个企业组织管理的系统能力,也即取决于实施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过程、程序和资源这一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质量体系。质量体系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否按科学的质量管理原则完善健全地建立起来,并有效运行,是能否稳定持续地提供合格产品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