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是现代海运基础,没有船又何来运输。在国内经济增长刺激下,我国船舶业务近来增长较快,但主要市场还是面向国外,国内市场开拓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在经济危机影响下,船舶业需加快进军国内市场,改变对外依于赖严重的不利情况。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船舶工业高速发展的五年。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有了较大提高。2010年我国造船完工量6560万载重吨,跃居世界第一,国际市场占有率达43.6%,完成工业增加值1662亿元,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4%,实现销售收入超过6000亿元,船舶出口额突破400亿美元,“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全面完成。在主流船型、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主要船用设备本土化配套能力和水平快速提升,造船周期明显缩短,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改善,投资主体进一步多元化,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国。
但是,我国船舶制造主要市场是国外,受国际经济影响明显。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船舶工业遭受打击,造船相关指标呈逐年下滑趋势。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国造船完工、全国完工出口船总量均下降20%以上。
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琪表示,中国传统船舶制造往往以低附加值的大船为主,然而国际船舶制造环境已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目前,国务院《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已进入实际操作环节,中国船舶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时期,船舶工业将进入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对船舶工业全面做强提出更紧迫的要求,产业发展既面临重要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机遇,船舶工业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融资环境持续向好,海运贸易和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广阔;我国船舶工业仍将处于成长期,产业基础更加雄厚,依然具有劳动力、技术、资本、市场等综合比较优势,承接世界造船中心转移的大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船舶工业再上新台阶。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船舶运力和建造能力过剩,造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散货船等常规船型需求乏力,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需求相对旺盛;国际海事新标准、新规范频繁出台,船舶安全、绿色、环保要求全面提高,先进造船国家加强技术封锁,不断构筑技术壁垒;世界造船竞争格局面临深度调整,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总而言之,船舶也属于高端装备产业一种,它的建造涉及基础设计、材料技术、机电等一系列细分产业。船舶制造业如在未来步入快速增长阶段,也将为装备制造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