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分别计算下理论上两者上升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假设是1.5A的电流,在0.5A/us下3us便可以达到最大值;在0.01A/us下,150us可以达到最大值。但实际表现出的上升时间却是在几十毫秒级别的,如果想要验证电子负载可调节电流的上升斜率这一指标似乎无法验证出来,5A电流量程内电流可调的最大上升斜率和最小上升斜率都没有显示出区别。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情况?可以注意两者20ms左右到达的最大电流值,而在直流电源为High speed模式下,电子负载为CR模式时,此时的上升时间也大约在20ms。两者结果没有明显区别可能是因为测出来的并不是电子负载可调的电流上升斜率,而是测到了直流电源的上升时间。
根据刚才的计算,在0.01A/us的斜率下,电子负载在1.5A电流下表现出的上升时间也有150us的理论值,是远远小于直流电源上升时间20ms的,理论上有着很高的上升速率。但受制于使用的电源的上升时间,电子负载的上升速率跟随着电源的上升速率,这才看不出调节电子负载CC模式下的上升斜率造成的变化。
而在刚才的实验中,Priority mode为High speed下的直流电源上升速率已经是最快的了,为了验证电子负载的上升速率是不是跟随了直流电源的上升速率,可以将模式改为Slew value然后更改Irise的数值,观察示波器捕获到的波形上升时间。
调节电子负载CC模式下的上升斜率,同样分别使用0.5A/us和0.01A/us,直流电源的Priority mode设为Slew value,Slew value中Irise设置为30A/s,此时的测量结果如下:
电子负载上升斜率为0.5A/us,直流电源Irise为30A/s
电子负载上升斜率为0.01A/us,直流电源Irise为30A/s
同样的,两者的测量结果相差不大,测量出来的上升时间均在40ms附近,但能看出与直流电源采用High speed下相比上升时间变慢了。
此时测得的上升时间与电子负载在CR模式下,测直流电源Slew value为30A/s时的上升时间相近,这也验证了刚才的猜想,即电子负载上升斜率调节后未能体现出来是被直流电源的上升时间所限制了。
同时目前在直流电源与电子负载(以SPS5081X和SDL1030X为例)中存在如下指标:
电子负载CC模式上升斜率指标
直流电源Slew value可调指标
根据测量结果,直流电源在Priority mode为High speed下有着最快的上升时间,大约为20ms。此时如果采用电子负载最低的上升时间0.001A/us,电流大小仍保持1.5A需要1.5ms,若要突出电子负载的上升时间则需要大于20ms,需要看到电子负载0.001A/us和0.002A/us上升斜率的变化都最少需要40A的电流,此时上升时间大于直流电源的上升时间,不会再受到直流电源上升时间的限制。
此时通过开启直流电源的output,示波器进行single触发出的上升时间斜率,就是电子负载可调的上升时间斜率。
那么有没有其他可以验证电子负载上升斜率的方法呢?
如果更换我们产生电流的方法再去触发,得到的结果是否会有所改变?
先前采用的是开启直流电源的output,紧接着示波器去触发捕获波形的方法,这样生成的电流会受到直流电源本身上升时间的影响。如果我们先开启直流电源,让其电流维持恒定,然后通过开启电子负载的,电子负载根据其设置的电流上升速率,改变load值,让电流逐渐升高并维持恒定,此时的电流升高速率是由电子负载主导的。
同样的测试条件,先调节电子负载上升斜率至0.5A/us,CC模式下电流值为1.5A,直流电源电流大小维持1.5A。在电子负载上升斜率分别为0.5A/us、0.2A/us和0.1A/us下进行测试,得到的却是相似的结果,不同斜率下测试结果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