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在精密工程测量中对GPS定位技术提出的高精度这一要求,必须要在实际工作中,借助于相应的作业手段,在最大程度上将这些可能存在的误差进行抵消或者是彻底消除,基于对上文中几点常见误差的分析,提出下列几点相应的应对举措。
(1)求差多台接收机的同步观测值
实现对多台接收机同步观测值的求差,便可以抵消存在相同或者是相似误差特性的误差,尤其是在基线边相对较短的精密工程测量工作中,应用优点更为显著。例如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误差,卫星轨道误差等等。
(2)构建观测值改正模型
通过观测值改正模型的构建,可实现对部分观测值误差的进一步修正。该种改正模型主要包括:表征卫星轨道偏差的改正模型(如果是在相当短的时间中,可视卫星轨道偏差改正参数为常亮),电离层模型(通常来说是为导航电文的提供);对流层模型以及接收机钟差改正模型。
(3)有效借助双频观测
GPS卫星信号受到来自于电离层的影响主要可通过信号频率的函数来进行表现,通过使用频率各不相同的电磁波信号进行观测,可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确定,继而更进一步修正观测值。
(4)精密卫星星历的使用
尽量选取更为适应的观测方案,并确定卫星条件较好的观测时段,可进一步减小GDOP及PDOP值,对由于电离折射、卫星信号误差以及载波相位周跳等误差所带来的影响可进一步减少。
(5)长时间、多时段的持续观测
通常来说,在借助于相对静态定位的方法下,完成对一条基线相对定位所需要的观测时间,是以精准度的各不相同来决定的,一般来说在1~3h左右,同时应该使用2个时段的观测。
(6)观测点的选择
对观测点进行正确的选择,确保拥有良好的卫星观测条件,无论是对数据的检核还是处理都要严格进行。在进行观测点选择的时候,应避免由于信号噪声、多路径效应或者是信号遮挡等因素造成的影响。于基线向量进行初步计算之后,对相位双残差曲线图进行调处,并对其发生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对波动起伏超过限差要求的部分应予以重新测量;就个别卫星在某个时间段失常者,应予以做删除处理,之后再做基线向量解算工作,再一次相应的调出重算后的相应双残差曲线,确保基线向量的每一个指标都能完全符合相关要求。
在进行平差的计算之前,应使用工程设计精度指标,实现对重复基线的较差工作,实现对环、异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的同步工作,同时检核全长闭合差,分析超限原因,采取一定的补测举措,以此来进一步保证网的精准度。
三、GPS定位技术在精密工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精度设计:依据工程实际,确定城市GPS网为控制网。一般边长平均设定在超过1000米,最弱变差应不超过1/10000,固定误差应在15mm以内。
基准、网形的设计:一般设置12个控制网点,3台接收机,在进行网形的布设时,应呈边连式。
观测时段:通常确定观测时段应依据大气条件。若卫星分布条件较好,那么相应的测量时所获取精度也就更好。一般是将卫星颗数与分布作为依据的,4颗以上、分布较均匀的条件下可进行作业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