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严义团队有关PLC(可编程控制器)的成果频出,基于相关理论所研发的面向未来5G需要的微型边缘技术可编程控制器也通过中国铁塔审核,即将走入市场。屈指一算,严义教授在计算机智能监测与控制、智能仪器、仪表领域已经耕耘三十多年,如今,他也到了快退休的年龄。近期,《科技日报》的记者采访了严教授。
既有企业实干履历 兼具浓浓学院风
产品里面有理论,理论做在产品里是严义的一个鲜明标志。严义在业界被公认为高校计算机领域“为数不多的科学研究、技术产业、教书育人皆无短板的代表人物”。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很多朋友私下里称他“严三多”。他的成果多、公司多,还有就是学生多。
30多年,潜心钻研的严义拥有了如可编程控制器、智能流量仪表、高精度光学检测仪等成果,诸多技术领先全国乃至全球。也凭借这些成果,他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和省部级科技重大重点攻关项目,成果多次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
和很多学者不同,严义进高校前,曾在企业干过一段时间科研。除了浓浓的学院风,严义身上还散发着市场化的气息。上世纪90年代,刚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不久,他就成为义乌一家仪表厂的技术总工,并开发出系列产品,让该企业至今仍是我国流量计行业排名靠前的企业。
之后,他的多项研究和成果都以产业化为导向,几乎每一项成果都进行了商业化开发,为此他也成立了多家公司来开拓这些成果的市场,创造了数十亿元的产值。
当然,严义也从未放松教学。自始至终,他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老师的职责所在。
走进严义任院长的杭电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内,每个实验室内都有很多学生在忙碌着。“我现在绝大多数时间都投在教学上,但是还不够。”严义告诉记者,他最近还致力于机器人教学内容的改革,开发了国内首个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系统,并准备在全国187所开设机器人专业的高校内推广。“我希望学生不仅会操作、示教机器人,还要了解控制的原理,了解各个功能块的基础算法,未来能够培养出设计制造机器人控制器的人才。”
目前,严义的机器人教学改革已在华科、山大等5所高校进行试点示范。“现在示范点太少,推广周期太长。”严义说。“我们严老师快退休了,所以他觉得时间不够用。”严义的同事告诉记者,30多年的辛勤耕耘让严老师今年被授予“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
“每一次阶段性的总结,都是为了应对下一场挑战。”在严义看来,科研没有休止符,需要不断的自我创新。
注重教研成果转化 自研仪器畅销海内外
早在1993年,全球首个为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提供标准化编程语言的国际标准“IEC 61131-3编程语言”颁布,国内对工业控制系统的自主研发逐渐重视。从那时起,严义就时刻关注控制系统领域的信息。
“控制系统是工业发展的基础,然而以往国内应用的控制软件、可编程控制器及其CPU,都严重依赖进口,工业生产缺乏足够的安全感。”据严义介绍,国内科研人员在该领域的研究此前只能在边缘徘徊,为打破这一局面,自己从2003年开始组队攻关。
“团队起初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严义笑称,研发前期,大脑每天都被许多全新的概念、设想填满,以至于不少后来破解的研发方式,来源于自己沉睡时脑海中的灵光一现。
经过10年时间,严义带领团队开展嵌入式软件自动生成技术与图编程的研究,成功开发出了我国目前唯一通过国际认证的可编程控制器组态平台软件“CASS计算机辅助专用控制系统开发平台”。又在此基础上,研发了新一代ePLC(嵌入式可编程控制器)。
“我们研发的CASS平台软件,可以支持各种国产CPU的可编程控制器。”严义说,这样一来,可以方便更多电气工程师用自主CPU研发的控制器编写出复杂的控制程序。
“在中国,接纳创新比创新更难。”令严义遗憾的是,他的成果最初并未被业内所认可。于是,严义决定自办公司,让市场来证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