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过去几年我们有些业务受到一定的影响,因为有些行业遇到了困难,但中国市场足够大,东边不亮西边亮,总有些行业高速增长,以便于我们快速转型,将业务重点转到其他行业中。为此,我们仍然充分相信中国市场。
连晓东:20余年来坚持“东方服务东方”战略执行成效十分显著。我们注意到,今年年初霍尼韦尔中国又提出了 “China for China”(“中国服务中国”),是出于什么考虑?
余锋:“东方服务东方”战略已经坚持了20多年,持续与中国客户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推进有影响力的本土化创新。
今年2月,霍尼韦尔与海信家电集团在制冷剂应用领域达成重要合作,将为海信提供高效环境友好型制冷剂及相关技术支持,双方携手推动行业应用具有较低全球变暖潜值的技术,共同助力制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年4月,在第135届广交会期间,霍尼韦尔与禧佑源签署了飞行控制系统及相关航电产品分销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广更加安全、高效的航空产品,为航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制造大国,有着最健全的工业门类,有太多事可以做,我们觉得“东方服务东方”的名称和策略需要进一步聚焦,“中国服务中国”和“东方服务东方”本质含义上没区别,只是更加专注,依托中国本土制造能力,把中国的创新、运营和业务做好。
今年以来,霍尼韦尔高度重视中国大客户的服务。如果霍尼韦尔有两个集团以上都和同一个客户有业务关系,霍尼韦尔就会把这家合作伙伴上升成我们的中国大客户,双方共同推出一系列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解决方案,既能解决客户痛点需求,还能把我们霍尼韦尔的一系列战略和一揽子创新成果又快又好地落地实践。
新型工业化带来极佳机遇
连晓东:中国近年来提出的新型工业化,对霍尼韦尔以及上下游产业链带来了哪些机遇?霍尼韦尔将如何参与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余锋:我们始终认为,中国有许多内在的增长动力,且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近年来,中国提出了新型工业化,我们发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需求也在升级换代。这对于一个高科技企业而言,是一个极佳的机会。
首先,我们看到航空行业,尤其是国产大飞机,将带来巨大的机遇。C919和ARJ21都是中国自己设计、自己制造,霍尼韦尔都有参与配套。未来,霍尼韦尔还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航空公司的机队运营,共同推动中国航空业的发展。
第二是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是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几个重点任务。设备越来越复杂的前提下,工业从业人员还在不断减少,因此要靠设备管设备、技术管设备。工业控制领域有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叫DCS(分布式控制系统),就是霍尼韦尔发明的。未来霍尼韦尔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将帮助越来越多的中国工业企业实现柔性、智能化的生产制造。
第三是能源转型。其中,智能建筑是能源转型业务中的重要机会之一。近年来,我们看到中国已建成的建筑在智能化、低碳化改造方面有很多机会,我们的团队和合作伙伴正在帮助客户通过有限的投资,在不影响舒适性和可用性的情况下,实现绿色低碳节能的技术改造。
在中国,除上述提到的行业之外,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储能、生命科学等诸多行业也在快速发展,我们会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充分发掘、把握这些机会,结合我们拥有的各项技术,重新组合、开发,并满足这类快速发展的需求。我们相信霍尼韦尔能够在中国取得进一步发展。
连晓东:结合霍尼韦尔的发展历程,有哪些典型做法,值得中国工业企业学习和借鉴?
余锋:第一,尽量不要老往红海里面钻,不要只看到快钱。有个现象在中国比较典型,就是很多行业三年前是蓝海,现在已经变成了红海,蓝海变红海是各行各业的必然规律,但在中国这个变化太快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都一窝蜂地扎进去,看到一家企业赚钱了,大家就都纷纷入局,卷价格,最后谁都赚不到钱。企业应该有差异化的策略,坚持长期主义,互相打好配合,这样这一赛道以及赛道上的企业才能实现长足、可持续发展。
第二,在做大的时候,更应该考虑的是做强。现在很多企业挣了点钱,就开始扩产,但这时候往往会出问题。要往深去做,做核心技术,做出利润和效益,这样做下去未来是会有高度的,到时候再去做大,会比一开始就盲目做大效果好很多。